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焦點 > 正文
問古探今,傳世而歌 《國樂的側臉》以“國樂”為筆勾勒華夏文明的氣韻風華
2022-09-08 14:29:4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劉欣

  國際在線消息:有人説,中國古代音樂史就是一部無聲的音樂史。從《流水》《離騷》,到《霓裳羽衣曲》《春江花月夜》,再到被稱為禮樂文化代表的“八音之首”編鐘……很多在當下依然令人耳熟能詳的名篇,我們已經無法完全追溯或者復原它昔日的旋律。

  然而,這並不影響一代代的中國人傳承它們、創新它們、發展它們。進入新時代以來,國樂帶著充沛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豪情,在大眾生活尤其是年輕人的世界大放異彩。

  為滿足廣大觀眾對國樂的好奇心和求知欲,9月8日起,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CCTV-9)打造的系列紀錄片《國樂的側臉》,將和觀眾見面。整部作品共5集,每集50分鐘。

  借著對現象級古韻古曲的挖掘、梳理和探究,作品將通過描摹國樂的“千面側臉”,勾勒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的氣韻風華,也借由當代音樂家和樂人們的精彩演繹,帶領觀眾看見國樂在新時代“活起來”的多樣可能,進而激發更多人親近國樂、復興國潮的熱情。

  一次跨越千年的文明漫行

  從國樂的“千面側臉”中,感知豐富的歷史表情

  中華文明五千年究竟于何時何處發軔?文明的長河又是如何流淌的?這些問題,事關“何以中國”“何以不朽”。近年來,持續推進中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為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貢獻著源源不絕的獨特力量。

  作為一部以國樂為主題的音樂文化紀錄片,《國樂的側臉》找到了一個解碼中華文明的獨特切口。作品聚焦國樂的歷史進程,對流傳至今的經典國樂進行挖掘,梳理那些産生過巨大影響的音樂文化現象,並從歷史、文化、科普、人文、情感等多角度來展現國樂之美,既回溯中華文明在音樂領域的偉大創造,彰顯其跨越時空的永恒之美和非凡厚度,也在一定層面上為廣大人民群眾對中華文明的探索提供指引。

  雖以音樂為繩,但《國樂的側臉》又遠不止于音樂,而是力圖向今天的我們呈現歷史的不同側面。圍繞每期主題,國樂與國潮、國樂與思潮、國樂與匠人、國樂與歷史、國樂與時代等話題,都將在片中得到深入淺出的拆解式闡釋。故事內容涵蓋音樂表演、樂器考古、樂理分析以及樂人對國樂流變的不斷探索等,旨在借著傳統古樂的共同命題,問道中華文化的精神,傳遞中華文明中的“大美”與“至善”,弘揚歷史留給我們的豐富文化遺産與寶貴精神財富,在全年齡段觀眾中提高歷史認知度和文化自豪感。

  值得一提的是,《國樂的側臉》除輾轉四川、江蘇、陜西、湖北、北京、上海、浙江、湖南等多地拍攝外,還將探訪的觸角伸向了日本、美國等海外地區,讓國樂在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多重文化坐標係中,展示不朽的風姿和深遠的影響。

  一部高度濃縮的國樂大典

  聚焦中華名曲,叩問其背後悠遠又活潑的世界

  中華名曲,不勝枚舉。《國樂的側臉》從浩如煙海的國樂中精心選擇了最有代表性、最具知名度、最富影響力的樂器及作品,通過《知音》《和鳴》《霓裳》《離騷》《春江》五集內容,對中華文明幾千年來音樂領域的瑰寶進行一次高度濃縮的呈現。

  借助《流水》和《廣陵散》兩首古琴代表性名曲,第一集《知音》旨在追尋在漫長的歲月中,琴樂、琴人和琴道之間深不可測又妙不可言的精神共振,揭示古琴為何能成為中華文明中自然和生命的絕佳代言,以及“千古知音,何以難覓”的精神內涵。

  第二集《和鳴》從曾侯乙墓,及葉家山墓地出土的編鐘入手,解讀樂器本身及它蘊藏的歷史信息與音樂奧秘,深入分析它何以成為歷史上的“八音之首”。同時,本集將展現音樂工作者們如何探索複製編鐘在今天的音樂表現力,努力重現編鐘永不褪色的輝煌。

  沿著《霓裳羽衣曲》從興盛到衰落,繼而由唐代宮廷流傳至民間的流變軌跡,第三集《霓裳》將帶領觀眾一路叩問。本集也試圖通過海內外音樂學者、民間樂人和民族音樂學家的多種視角,表現唐代樂舞大曲的斑斕色彩以及千年以來的傳承改變。

  以屈原為題材的古曲《離騷》,無論文章或樂句,楚聲和楚韻,都是千百年來無數人身體力行的經歷,更是綿延不息的生命本身。第四集《離騷》將從“民間遺存”的角度,來呈現遙遠的楚聲在當代依舊鮮活的風貌,由此來切切追問古樂今聲的內涵和現實意義。

  一千多年前,初唐詩人張若虛用文字描繪過“春江”的永恒之美;百年前,民族音樂團體“大同樂會”借著輝映千年的文字和意境,開創了國樂的新聲。今天,樂曲《春江花月夜》仍然不斷演繹著新的傳奇。第五集《春江》中,《春江》將猶如綿延不絕的一江春水,向人們次第呈現時空中的相逢,以不朽的旋律,奏響整個民族心靈感受的和弦。

  一場高手雲集的視聽盛宴

  從國樂大師到民間樂人,共同奏響 “青春國潮”

  當前,我們正進入國潮涌動、自信回歸的新時代。在各大音樂平臺上,國風音樂的播放總量持續攀高,僅2020-2021年度,爆款(播放破億)國風音樂的數量就達到了51首,比第一年度環比上漲34%。

  如何更好地讓傳統國樂折射出時代的光芒?某種程度上,《國樂的側臉》將以走進歷史縱深、走向大眾生活、走出國際視野的文化高度,幫助觀眾梳理傳承的脈絡,傾聽音樂的流變,豐富思考的維度,進而更加確定國樂的創新發展之路將何去何從

  即將等待大家的,是一場令人大開眼界的視聽盛宴:從川派古琴的“激浪奔雷”、“八音和鳴”的古韻交響,到散落在各地的音樂遺存,曲項琵琶、雞鳴腔、《蜀宮夜宴》《月宮調》,再到多國音樂人共同奏響的“絲路音樂”,以及國樂和數碼音樂、現代光影的奇妙碰撞……《國樂的側臉》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多元呈現國樂在傳承和發展中的各種探索。

  《國樂的側臉》從“人”的故事出發,講述國樂如何活在當下。他們中,有考古專家、音樂教授、高校樂團、世界級演奏家,也有斫琴師、説書人、打倡人、民間樂社、鄉村教師、皮影戲表演者……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的音樂人生,卻指向了同一個“古樂今聲”的主題。他們將讓大家看到,有人在努力還原國樂的本來,有人相信古樂就在今樂之中,就應該用新的表達,讓其綻放新的光彩。但無一例外,他們都有一顆讓國樂從過去走向未來、從中國走向世界、從遺産走向生活的熱切之心。

  從聽覺之美,到視覺之美,再到心靈震撼之美,國樂之美不只是中華之美的呈現,更是中華之美的承載和解答。可以期待的是,《國樂的側臉》將在層層遞進的科普傳遞、知識講解、人文共鳴、情感調動中,讓國樂成為觀眾了解中華文明的一座橋梁,更為中華文明的持續向前壯大送上一份新的憧憬。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