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焦點 > 正文
撒貝寧體驗“開盲盒”式趕海 《山水間的家》描繪鄉村生態畫卷
2022-11-12 11:55:1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劉欣

  國際在線消息:11月12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化和旅遊部聯合攝製的大型文旅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家》將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晚八點檔迎來第六期。屆時,觀眾將跟隨主持人撒貝寧、尼格買提的腳步,走進遼寧省東港市獐島村和河北省張家口市德勝村。它們一個是海島漁村,一個位於壩上高原,在鄉村振興這條康莊大道上,共同書寫著新的希望。

  奔赴中國萬里海疆最東端“第一島”,撒貝寧化身“海上清道夫”

  你知道中國海上日出最早的地方是哪嗎?跟隨本期節目鏡頭,你或許可以找到答案。遼寧獐島村自唐朝期間就有人居住,是甲午海戰古戰場,被稱為中國萬里海疆最東端“第一島”。從藏著絕美風景的閉塞小漁村,到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獐島村是怎麼做到的?

  島民們曾以海洋捕撈為生,直到2000年,一場特大赤潮使村集體負債2800萬元,大家開始尋求新的突破口。依託獨特的海域資源和海島文化,獐島村確定了“以旅遊業為龍頭,捕撈業、養殖業為兩翼”的發展路線,逐步形成集觀海、垂釣、海水浴、品海鮮等於一體的旅遊觀光體系,成為了遊客心中的“東北鼓浪嶼”。

  為保護獐島的海洋環境,島上不僅成立了“護衛隊”每天巡護海洋,還不定時開展勞動日,組織村民們一起保護海洋環境。本期節目中,撒貝寧將與科普作家史軍、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張凱麗化身“海上清道夫”,與撈垃圾船隊共同維護海洋環境,感受獐島村為保護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增殖漁業資源付出的努力。

  獐島村海産豐富,盛産海蠣子、蜆子和螃蟹等。節目中,嘉賓們除了直接參與到海洋生態保護工作中,還將趕在落潮時,前往海岸的灘塗和礁石上捕捉、拾取海産品,探索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撒貝寧為何感嘆挖當地特色美食“小人仙”就像在“開盲盒”?又是什麼讓他直接“累癱”?讓我們隨節目打卡“遍地都是寶”的美麗獐島。

  向海而生,因海而興,獐島村顛覆了史軍對漁村的傳統印象:“獐島村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範例,這裡把生態系統保護起來,把海洋視為夥伴,或者説把自己視為海洋的一部分,最終帶來正向的發展,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登上高原“金銀灘”,千畝“光伏田”就像在拍科幻大片

  河北德勝村海拔1400米左右,氣候乾旱少雨,年均日照可達3000小時以上。昔日村民世代以農牧為業,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短短幾年間,這座“壩上窮村”搖身一變,成為名副其實的“金銀灘”,一幅生態美、生産美、生活美的畫卷在當地徐徐展開。本期節目中,尼格買提將攜手中南大學中文系教授楊雨、影視演員週一圍開啟“探寶之旅”,帶觀眾探尋德勝村的“得勝經”。

  近年來,德勝村形成了以微型薯、民宿旅遊、光伏為主導,生態種養殖、艾草種植等特色産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模式。村民還把微型薯、民宿、光伏電站親切地喚作“金豆豆”“銀窩窩”“鐵桿桿”,合稱為“德勝三寶”。為什麼土豆也分“爺孫三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在村民徐海成家中,嘉賓將聆聽徐大叔講述種植微型薯的致富經歷,並跟隨徐大叔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一起沉浸式感受“金豆豆”豐收的喜悅。

  除了靠種植微型薯致富,德勝村也發揮光照充足的優勢,做強太陽能光伏産業,讓村民參與光伏收益分紅。北京冬奧會期間,德勝村還助力場館實現100%綠色電能供應。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徐海成的女兒徐亞茹就是其中之一。

  此次,嘉賓們將在這位返鄉青年的帶領下,近距離參觀壯觀的千畝“光伏田”和更高科技的“銀窩窩”。參觀過程中,徐亞茹介紹道:“(這些零耗能住宅)所有的屋頂都是光伏面板,實現了建築、光伏一體化。”朝氣蓬勃的德勝村,讓楊雨看到了金燦燦的明天:“日月星辰、風雨雷電不再是詩句裏面浪漫的意象,它跟我們的生活,跟我們的未來密切相關。”

  《山水間的家》自播出以來,引發眾多主流媒體、專家學者的點讚和熱議。《文匯報》于11月8日刊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署名文章,肯定節目:“因立足於客觀的影像和平實的內容而富有影響力。”五期節目在央視綜合頻道首重播總觸達2.56億人次,微博端總話題量累計已破21億,全網收穫熱搜熱榜超190個,成為備受年輕觀眾喜愛的“下飯神綜”!

  走進山水之間,聆聽“致富之音”。11月12日(週六)晚八點檔,CCTV-1《山水間的家》邀您繼續見證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