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演出 > 正文
北京人藝開年大戲首演 《正紅旗下》展現“新京味”致敬老舍
2023-01-19 10:09:38來源:北京日報編輯:劉欣

  “我是老舍,學名舒舍予……”昨晚,伴隨著濮存昕娓娓道來的講述,北京人藝開年大戲《正紅旗下》在首都劇場首演,以“新京味”的探索向老舍先生致敬。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中,20多位“正紅旗下”的各色人物魚貫登場,將清末老北京的生活氣息與民風民俗鮮活地呈現在舞臺上,也演出了大時代的滄桑巨變和山河破碎的切膚之痛。這臺蘊含著濃濃家國情懷的大戲將持續上演至1月28日。

  文學大師合璧寫就一封“家書”

  “老舍先生,一部未完的作品;李龍雲先生,一個未了的心願。兩位大師的相遇,給我們留下一部極具人藝風格的劇作。2023年,新年伊始,我們懷著對兩位先生的崇敬之心,抱著對藝術的嚴謹態度,秉持著傳承與創新的宗旨,終於將《正紅旗下》這部作品呈現在舞臺上。”正如北京人藝院長、該劇導演馮遠征所説,北京人藝排演《正紅旗下》,是這個劇本終於找到了最合適的劇院。

  而在導演閆銳看來,“《正紅旗下》這部戲像是老舍先生和李龍雲先生二位作家合璧寫就的一封久違的‘家書’——它是寫給老舍先生自己的家,寫給北京人藝這個藝術創作的家,寫給這個滄海桑田的國家。”

  老舍未完成的作品《正紅旗下》,展示出的是與《茶館》如出一轍的思考與喟嘆。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下,這部作品將視角從廟堂之內拉到了北京市井之中,聚焦于諸多參與和見證了歷史的小人物,通過對沒落“八旗子弟”這樣一個特殊群體的描寫,讓觀眾得以觀察到滿清大廈將傾之際發自毫端的垮塌與暗流。

  群像式展現清末老北京生活

  作為一台群像戲,《正紅旗下》場次眾多,出場人物眾多,劇組演員多達40人。這既是作品的難點,同時也是亮點。

  楊立新飾演的老舍父親,既帶有他自己對老北京生活和文化的了解,又強化了人物的民族精神。梁丹妮飾演的姑媽和王茜華飾演的大姐婆婆,作為劇中不多的女性角色,在舞臺上以鮮明張揚的人物性格、細節豐富的內心情感、飽滿詼諧的情節設計,上演了多場精彩的對手戲。王剛飾演的雲翁、傅迦飾演的正翁、吳珊珊飾演的老舍母親以及劉輝飾演的福海二哥、雷佳飾演的博勝之、楊佳音飾演的多老大、何靖飾演的多老二等一眾角色,都只有寥寥數次出場,但通過演員各具特色的表演,演繹出生動的時代眾生相。

  京味是北京人藝的傳統和優勢,這一次《正紅旗下》依然保留了這一特色。劇中不僅對臘月二十三祭灶、給新生兒“洗三”等民俗有著細緻展現,更通過群像式的表演將老北京人講體面、講禮儀、講規矩等文化特徵凸顯了出來,劇中不少幽默的臺詞和地道的方言也流淌著濃濃的北京韻味。在給觀眾準備的觀演手冊中,劇組還貼心地列出了北京方言的名詞解釋。比如,“四致”是形容辦事恰當妥帖,週到合理;“撒眸”源自滿語,意為環顧,四下亂看。

  “老舍”在舞臺上娓娓道來

  在追求原汁原味的同時,《正紅旗下》也在探索創新表達的“新京味”。眾多的場景中,不見熟悉的市井小院、京城宅門,而是代之以紅色的屋頂、整齊的琉璃瓦。以象徵元素寫意表現出北京的特點,既有代表性又有視覺上的衝擊。以屋頂為視覺中心的舞臺上,演員穿梭自如,完成一次次時間與空間的分割與串聯。“我是在有一次體驗生活的時候,在鐘鼓樓上俯瞰北京得到的靈感,用北京獨有的房頂來代表這裡,紅色是紅墻的顏色,黃色是琉璃瓦的顏色,這兩個傳統顏色也代表了北京。”馮遠征表示。該劇在舞臺表現形式上也大膽借鑒中國傳統戲曲的樣式,結合舞蹈的形式,展現出八旗的場面,讓觀眾在宏大的氣勢中想像當時的生活。

  在表演形式上,《正紅旗下》也有創新。濮存昕飾演的老舍在舞臺上穿梭,通過他的“所聽所見所想所感”聯結歷史和時間,多空間、多維度地去展現劇中情境。“感謝後人懷著誠意,把我未完成的小説續寫成戲、搬上舞臺。”在由濮存昕自己創作的一段“老舍”獨白中,全劇緩緩落幕,把感動和思考留給了觀眾。(記者 李俐 攝影 方非)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