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電影 > 正文
電影《三大隊》樸實悲壯感動觀眾 導演戴墨:唯真不破,以情動人
2023-12-20 09:43:36來源:北京日報編輯:劉欣

  “唯真不破,以情動人”,這八個字印在電影《三大隊》劇本封面上,是影片創作的核心追求,從成片看,它的確做到了。這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追兇故事,被張譯、李晨、魏晨、曹炳琨、王驍、張子賢等人演繹得分外動人。該片導演戴墨説,影片既想展現個體命運的波瀾起伏,也是對普通人真情大義的頌歌。

  網友留言希望把故事拍成電影

  在辦理一起惡性案件的過程中,刑偵大隊隊長程兵帶領的三大隊導致嫌犯之一意外死亡,被判入獄。出獄後,程兵雖然已從警察變成了普通人,卻依然堅持追兇。《三大隊》的故事改編自作家深藍的紀實特稿《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2018年7月30日,文章刊發在網易人間工作室公眾號上,打動眾多網友,大家紛紛留言希望能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

  2022年,導演戴墨拍完劇集《球狀閃電》,打算好好休息一段時間,沒想到監製陳思誠發過來《三大隊》的劇本,説:“知道你累,但我覺得你適合這個戲。”戴墨看完劇本,又看了那篇文章,立刻結束休假,開始籌備《三大隊》。“如果錯過這個戲,我會錯過職業履歷裏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原型故事裏,脫下警服的程兵,一個人奔走多年,追緝兇徒,但在編劇張冀的筆下,卻變成了三大隊成員共同追兇。這意味著,電影主打群戲。戴墨很喜歡這一改編,因為成員們的加入和退出,像極了生命中的聚散離合。“我們一生中會面臨很多相聚和別離,有的人在你身邊停留了一段時間就走了,有的人會陪你很久,但最終還是一個人面對命運。”

  平實風格帶有紀錄片質感

  因為是真實事件改編,戴墨覺得影片風格應該以更接地氣的氣質,讓觀眾進入故事。“我們用了1.85:1畫幅,更接近紀錄片的感覺。拍攝上少一些上帝視角,基本上在演員身後記錄這一切。導演手法也儘量去掉,用比較平實的風格拍這部戲。”

  就連結尾,程兵終於抓到兇徒,影片也做了平淡化處理。等待他的,沒有鮮花掌聲,只有年輕民警的一句“謝謝”。跨越12年的案件告結,他走出派出所,看著十字路口的人來人往,沉默佇立。沒有意料中的戲劇化高潮,這樣的結尾反而讓人感慨無限。

  戴墨説,這樣拍既符合現實,也有一種“孤勇者的浪漫”,“這麼多年他就做了一件事,終於完成了,他的心裏既是滿的,也是空的。”

  演員配合默契自然流暢

  張譯、魏晨、曹炳琨、王驍、張子賢這幾位演員在片中呈現出的默契和凝聚力,就連戴墨也感到不可思議,仿佛平行時空中,他們幾個真的在警隊當隊友。他們有個微信群叫“三大隊兒”,直到現在,大家還會在群裏聊天、分享。

  幾位主演此前都有過合作,電影既然拍的是好兄弟,由一群老朋友來演當然最合適。戴墨透露,最先定的是張譯飾演的程兵,因為他身上有股程兵的倔強;曹炳琨飾演的蔡彬,類似政委的定位,曹炳琨有他的變通和豁達;王驍飾演的馬振坤脾氣暴躁,內心柔軟,是張譯推薦了王驍;張子賢飾演的廖健比較摳門,和馬振坤關係好,老佔他便宜,張子賢的喜劇氣質與角色貼合;魏晨飾演的小徐是剛剛加入三大隊的新兵,一心想破大案,沒想到自身命運因此顛覆……

  群戲中既有兄弟情誼,又有個人特色。戴墨回憶,他們第一天就拍三大隊出完現場吃夜宵的戲。一方面,劇本對每個角色已有準確定位,另一方面,他會再精心設計調度。“比如廖健和馬振坤有蹭煙蹭打火機的戲,兩人就得坐一起;程兵要給小徐錢,讓他去結賬,同時小徐要表現出新人的天真,引出程兵師父老張的感慨。”戴墨説,第一場戲演員之間就已經完全建立起默契,互相之間遞臺詞、給眼神,“不是那種你説完了我再説,而是就像生活一樣,大家聚在一起,有人在聊案件,有人插科打諢,這邊在敬酒,那邊在借火機,節奏非常真實。”

  片場貢獻了不少“現挂”

  曹炳琨説,《三大隊》是他這些年拍戲見到的唯一一個現場沒有主演帶劇本,也是唯一一個從走戲開始就沒人出錯,直接跟實拍一樣的劇組。

  每位主演都把功課做到十足,在片場貢獻了不少“現挂”。比如,三大隊每次行動開始時,程兵那聲短促有力的“動!”就來自張譯的創意。再比如第一場戲,程兵在案發現場勘查,被害人小女孩腿露得有點多,張譯在表演時有個把女孩裙子輕輕往下遮的動作,這一細節正好被攝影機捕捉到,放進了正片。

  這些生活化的細節處理,既自然準確,也體現了人民警察的良好素養,更凸顯了程兵雷厲風行的性格特點,對於人物的塑造都具有正面作用。

  服化道貼近實際鮮活逼真

  為了讓影片更加鮮活真實,戴墨在服化道上也頗為用心。

  片中三大隊成員的辦公室,戴墨先讓美術根據每個角色設計各自的辦公桌,然後讓演員在現場“認領”自己的工位。“基本每個演員都認出來了。比如蔡彬桌上會有一些手串,和他後面做生意形成鋪墊;老張年齡比較大,桌上會有很多老年人用的東西。”一開始劇組還給程兵專門設計了一個辦公室,但等張譯到了現場,提出程兵不應該在單獨的辦公室,那樣他和隊員們離得太遠,他希望和大家一起並肩作戰,後期他的孤身追兇,也是為了這群兄弟們。

  案件從發生到告破的這12年,幾位人物經歷了制服換囚服、警歌變牢規的人生變化,造型也大為不同。蔡彬當警察時滿頭黑髮,後來做生意發福,頭髮也剃掉了,有了點“油膩感”。曹炳琨為此先減重十斤,又增肥十斤。馬振坤後來開夜宵攤,一直掂勺,劇組就給王驍設計了一塊膏藥貼在手腕上。廖健帶著兒子賣保險,髮際線也逐漸後移。最有少年氣的小徐在狗場馴狗,心灰意冷的他再也不想與人交流,劇組便給魏晨設計了一個雜亂長髮的形象。

  追兇中換了很多底層工作的程兵,在片中的造型最多。“我們給他設計了保潔員、擺渡人、車站扛行李的‘小紅帽’等很多造型,還給他加了眼袋,讓他身上的疲憊感更多一些。”戴墨説,“張譯上完裝後,好幾次在街上偷拍,比如扛東西、掃大街,都沒人認出來。圍觀群眾還在找,張譯去哪兒了,其實就在他們身邊,已經和環境融為一體了。”

  花絮

  劉歡獻唱主題曲跨時空呼應《少年壯志不言愁》

  片中數次響起的《少年壯志不言愁》,是最能代表警察形象的歌曲。

  但更令人驚喜的是,片尾主題曲《人間道》同樣由劉歡獻唱。他在36年後,為又一個警察故事動情演唱,完成了一次跨越時空的呼應。

  歌詞中“我要這朗朗乾坤下,事事有王法”,感動了許多觀眾,是對這個故事最有力的注腳。(記者 袁雲兒)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