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演出 > 正文
民族舞劇《紅樓夢》:根植于中華經典的沃土
2024-03-20 09:40:38來源:光明日報編輯:劉欣

民族舞劇《紅樓夢》劇照。資料圖片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依託其小説文本,在不同時代創作出的戲劇、電影、電視劇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不勝枚舉。近日,江蘇大劇院出品的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又應邀復演。該劇自2021年9月首演以來,憑藉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卓越的藝術創造力在業內得到了高度讚譽。

  該作品以年輕人的視角和當代價值觀,對原著加以解構,以中式美學為依託,以精巧改編為策略,以融媒傳播為路徑,實現了經典文學作品的一次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小説《紅樓夢》全書共120回,詳盡地寫出了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歷程。民族舞劇《紅樓夢》通過有側重的取捨,將龐大的故事篇章改編成2小時左右的舞劇作品,在結構佈局上格外用心。該劇採取章回體的形式,分為“入府”“幻境”“含酸”“省親”“遊園”“葬花”“元宵”“丟玉”等12個篇章,以寶玉和黛玉、寶釵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串聯起紅樓一夢。劉姥姥進大觀園、元妃省親、黛玉葬花等經典段落在舞劇中都有大篇幅的呈現。劇中並沒有華麗的制景,卻能把觀眾帶進大觀園的氛圍和人物內心。如十二釵站在十二張立起的椅子上的一段群舞,配合著冷色調幽閉的燈光,十二釵更像是冷峻的雕塑群像,命運的起伏霎時呈現在觀眾面前。

  民族舞劇《紅樓夢》全劇注重營造氛圍、勾勒意境,做到形神兼備。作品中“花朵”這一意象多次出現,暗喻十二釵的命運。暖場環節中,十二釵伴隨著空靈的音樂,手執象徵各自命運的絨花依次上場,配合著舞美的幕布與燈光,為觀眾織造了一場夢境,只待諸君入夢。該劇服裝設計以植物花卉來凸顯人物性格特徵,將“雲肩如花,花似雲肩”的概念融入主人公的服飾。在“入府”一幕中,為了體現大觀園庭院深深,創作者將本該是靜置的門窗設計成移動的窗欞,窗欞在演員的推拉轉移間,構建起一間間房屋、一座座院落、一條條深巷的意象,頗有“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的戲曲虛擬感。

  民族舞劇《紅樓夢》通過精湛的舞蹈動作語匯和富有設計感的舞臺空間鍛造,強化情感表達。舞劇情感神韻的最終呈現離不開舞蹈演員用精湛的動作語匯進行表達。在“省親”一章,元妃與其他姐妹許久未見,互訴親情。編導特意安排了姐妹間“挽手—放手—再挽手”的一個動作,營造出姐妹歡聚的熱烈場景,也讓觀眾感知到思念之苦更與何人説的惆悵。劇中多次通過遮擋、分隔舞臺的方式打造全新的表演空間,令舞臺佈局有效服務於內容呈現。如在“含酸”一章,有一半舞臺被遮擋,這一隔,高宅深院的寂寥感得以強化,高墻下,寶黛釵三人的情感靜靜展開。再如“元宵”一章,舞臺被分隔為室內室外兩個空間,室內賈母與眾人抽籤祈福,一派闔家歡的場面,好不熱鬧;室外,煙花熱烈燃放,節日氛圍濃郁。殊不知,煙花盡處,香屑滿地,來無跡,去無蹤,封建家族的命運也由此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在跨媒介傳播上也做出了有益探索。江蘇大劇院在舞劇《紅樓夢》首演之前就拍攝了充滿電影質感的先導片,並在新媒體平臺發佈,令觀眾充滿期待。隨著一輪、二輪、三輪巡演的陸續開展,主演座談會、探班排練現場等視頻內容陸續上線,精準觸達喜歡舞劇的受眾。同時,在傳統媒體端,江蘇大劇院與省級廣播電臺進行合作,通過演出資訊口播、藝術家走進廣播直播間接受專訪等形式,挖掘潛在觀眾群體。舞劇《紅樓夢》篇章式的戲劇結構也帶來了傳播優勢,各篇章的戲劇內容既可以串連成線,也可以獨立成段,並不影響情感表達,為演出視頻的碎片化傳播提供了可能。當觀眾走進劇場,被舞劇《紅樓夢》精彩的內容所吸引,將隨手拍攝的海報圖片和謝幕視頻上傳到個人社交平臺,相關內容再度傳播。在這樣的良性互動傳播格局下,舞劇《紅樓夢》幾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在一些紀念場次,如演出100場時,劇院特別準備了百場限定紀念章和紀念票作為“福利”贈送給觀眾,進一步增強了劇目與觀眾之間的黏性。將劇目創作比作一根時間之箭,那麼劇作就是箭桿,是根本;創新就是箭頭,是動力;傳播則是兩翼,是保障。江蘇大劇院原創舞劇《紅樓夢》根植中國經典文學的土壤,構建中華美學的意境和氣韻,創新內容架構、舞臺空間和表演程式,依託融媒傳播的路徑,最終成就了一個融藝術性、思想性和觀賞性于一體的爆款産品。(作者:劉靜淵,係媒體人)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