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假如,我是這世上最愛你的人》劇照。 胡建禮供圖
最近上映的電影《假如,我是這世上最愛你的人》講述了一個從被拋棄到不放棄再到為了愛而“放棄”的感人故事。影片中呈現的一對殘障姐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用平和的視角,展現殘障人士的堅韌、樂觀、善良和愛心,給予觀眾新的視角去理解生活。
“生活想要埋了我,但沒想到我是一顆種子。”這是演員佟麗婭飾演的角色福佳藝對待生活的態度。福佳藝是一個孤兒,天生失去了雙臂,卻像“一顆種子”一樣,有著“破土而出”的生命韌勁。她不僅能夠自理生活和工作,還收養了一名女嬰。青年演員黃明昊扮演口齒不清的聽障少年福滿多,他與福佳藝情同姐弟、相依為命。
佟麗婭用細緻入微的肢體語言展現福佳藝積極的生活態度。福佳藝擔任地下停車場工作人員,電影開場不久,就是一個回家的長鏡頭:她用腳比較順暢地完成了拿鑰匙開門、放書包、脫外套等日常生活行動。健康人用雙手輕易完成的事,她用雙腳和身體其他部位配合,也能熟練地完成,乾脆利落。可想而知,熟能生巧後的生活自理能力來自福佳藝千百次的練習和不服輸的精神。一個自立自強的角色形象躍然銀幕。
8個月大的女嬰福丟丟的意外到來,喚醒了福佳藝心中的愛,她和弟弟福滿多悉心照顧丟丟。在朝夕相伴的過程中,他們與丟丟的感情日漸深厚。在自己當年被遺棄的河邊,福佳藝對丟丟承諾:“不管你以後長成啥樣子,你都不會再遭拋棄了。”福滿多起初不贊成姐姐收留丟丟,但懷著對姐姐和小丟丟的愛,他很快轉變想法,成為福佳藝照顧孩子的好幫手。
面對“你自己都這樣了,怎麼照顧娃兒”的質疑,福佳藝為了合法領養丟丟,與民警、福利院院長、一對年輕夫婦之間,有了一場善良面對善良的衝突。各有各的立場,誰都沒有做錯。最終,理智戰勝了情感,故事的走向綻放出人性的光輝,深深地打動了觀眾。
導演劉奮鬥巧妙地安排了一場福佳藝雨夜在家用腳艱難換燈泡的戲,暗示她改變想法的原因。佟麗婭的表演在整部影片中都比較出色,這場戲尤其精彩,表演難度大,引得不少觀眾潸然淚下。
福佳藝和福滿多自立、自強、自愛,用頑強的生命韌勁積極面對生活的不幸,用善良和愛心溫暖彼此,相互支撐,並救助了另一個被拋棄的孩子。最終,他們又為了愛而選擇放棄領養,這個溫暖而略帶遺憾的結局打動了觀眾。
《假如,我是這世上最愛你的人》用電影的視角去關注殘障群體。總製片人張苗在談到創作初衷時説:“我們希望通過一個樸實動人的故事,體現個體與個體之間善意的溫柔互助,再現自立自強的人物形象,讓我們有機會和觀眾共同思考。”
影片既不回避現實生活的不幸,也不刻意渲染苦難,著重表現主人公積極向上、堅韌不拔的生活態度,讓觀眾對於每個堅毅的生命更加抱有敬畏之心。電影溫暖、樸實、動人,可謂現實主義創作的一次探索。(胡建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