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之城》劇照
電視劇《日光之城》正在央視一套熱播,並通過芒果TV國際App落地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播出。國慶期間,該劇連續多日位居電視劇收視榜第一。
作為首部當代西藏都市生活劇,《日光之城》中的每個角色都有真實的人物原型。主創團隊在創作過程中上高原、下生活、用拙勁,以原汁原味的敘述方式講述新時代的西藏故事,帶領觀眾感受獨特的風土人情與溫暖治愈的煙火人間。
逐夢高原青年形象生動鮮活
從自然條件來看,拉薩年光照時間長達3000小時,以其獨特的自然條件被譽為“日光之城”。電視劇《日光之城》將主要故事場景放在拉薩八廓街,劇情講述了六位年輕人在西藏這片熱土上尋找自我、追逐夢想的故事,八廓街上的創業青年索朗、退役軍人許少傑、都市精英達珍、甜茶館老闆曲宗、實習醫生扎西、牧區少女格桑等熱血青年群像生動鮮活。
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跟隨主人公的腳步,遇見高原之上的“詩與遠方”:放棄考公自主創業的索朗有著對西藏産業現狀的敏銳思考,他與達珍經過努力一同將西藏特産推廣出去;許少傑和曲宗的愛情面臨留在西藏還是去到山東的抉擇;喜歡藏戲的扎西在做醫生還是唱藏戲的選擇中兩難……這些人生故事串聯起西藏古老而寬廣的自然人文風貌。
在劇中,觀眾既能看到世界文化遺産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等拉薩地標建築之美;也能看到藏戲、藏族飲食服飾、刺繡、賽馬、唐卡、藏醫藥文化、格薩爾説唱、藏族諺語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西藏文化之美;還能看到特色農産品崗巴羊、松茸、蜂蜜、辣椒、牛肉、奶渣等西藏生態之美和生活之美。
《日光之城》製片人包建華幾年前做過兩部西藏曆史題材電視劇,作品播出後身邊很多朋友向他了解今天的西藏。“我們就想做一個新的選題,做一部西藏現實題材的電視劇,讓大家看看今天的西藏到底怎麼樣。”在包建華看來,當代西藏故事如果想做到真實、客觀、原汁原味,靠技巧是完成不了的,“所以我們確定了一個創作的基本原則,就是上高原、下生活、用拙勁,既要接天氣,也要接地氣,還要接人氣。”
每個角色都有人物原型
編劇于小千創作過多種類型的劇集題材,他坦言,這次《日光之城》的創作與以往有很大不同。2021年第一次到西藏采風,于小千形容這個講述當代西藏的都市故事,一開始創作起來感覺像“老虎吃天,無處下口”,到底要寫什麼樣的故事、寫什麼樣的人物沒能琢磨透。
如何講好“日光之城”的故事?要從生活于這座城市中的人們身上尋找答案。2022年,于小千再次前往拉薩深入采風,這次他足足待了半年。“這半年我們用了最笨的辦法、最簡單的辦法,不停地找不同的採訪對象來聊,儘量體會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一次,于小千走在八廓街的大路上,有人用藏語和他打招呼,“那個時刻印象特別深,我覺得我們融入了當地的生活,采風開始找到了一點門道。”
“寫這個故事就像是要找到高原上的青稞種子,讓故事自然生長。”于小千説,劇中主要角色是從大量採訪對象中提煉出的幾組人物關係,每個角色都有一個或者多個人物原型。“我們還是先找到能夠感動自己的點,推動我們把這個故事創作下去,在拉薩長期采風過程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這個古老的城市裏也有青春的動力。這是一個真誠的、能打動人的故事,是青春化的表達,也有我們自己的感動在裏面。”
全程高海拔實地拍攝
《日光之城》創作歷時3年,從2021年10月開始,主創團隊跨越高原寒冷、含氧量低的兩個冬天,克服了嚴重的高反缺氧、頭痛失眠等種種困難,四上高原走訪采風,走遍了拉薩的三區五縣,採訪各年齡、職業人士上百人,採訪筆記超過100萬字,為現實主義劇本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劇中的每個細節都蘊含著根植于現實的力量,劇組各製作部門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堅持實地創作拍攝。開拍前,編劇團隊向西藏話劇團的資深編劇求教,了解當地人的語言習慣以及方言諺語,對臺詞進行逐字逐句的精修調整。工作人員及演員從海拔3650米的拉薩,一路升高到崗巴縣5200米的最高點進行拍攝,由此《日光之城》成為國內首部在高海拔地區全程拍攝的電視劇。
製片人張筱璽印象特別深刻的一場戲是在念青唐古拉山,劇組去的時候天氣還是風和日麗,快到海拔5000米時突遇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驟然下起冰雹。關鍵時刻,所有演員迅速調整自己的狀態進入到劇情中,沒有被周圍暴虐的自然環境所影響。張筱璽説,經此一役,現在見了面大家還會互稱“戰友”,“我覺得當人在面臨特別大的困難時,整個團隊反而會更加專注於事情本身、凝聚力特別強,這份‘戰友情’伴隨到今天、伴隨到電視劇播出,這也是我們職業生涯中的高光時刻。”(記者 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