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焦點 > 正文
以人民為中心,創造最新最美的戲劇藝術
2024-10-16 09:51:40來源:光明日報編輯:劉欣

郭蘭英在民族歌劇《白毛女》中扮演的“喜兒”。資料圖片

1956年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幹部訓練班演出的高爾基名劇《小市民》劇照。其中,藍天野飾演尼爾,田華飾演波麗雅。中央戲劇學院供圖

話劇《風雲兒女》劇照。中央戲劇學院供圖

  百年來,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文藝工作者以遠大的理想、豐富的生活經驗、良好的藝術技巧,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其中,戲劇藝術在民族盛衰、國家興亡的重大時刻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以與時俱進的群眾性、人民性,始終與人民的情感緊密相連,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鬥、振奮民族精神。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對於戲劇工作者來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就是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塑造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角色,呈現“最新最美”的中國形象,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藝術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郭蘭英、藍天野、田華這樣的藝術家們詮釋著“到人民中去,為人民抒情”的藝術理想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工作者只有真正地堅守人民立場,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滿意與否作為創作的最高標準,才能書寫出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1945年,中央戲劇學院的前身之一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集體創作的新歌劇《白毛女》誕生,這不僅是中國第一部完整意義上的民族歌劇,也是中國民族歌劇史上的一個標誌性作品。劇中,楊白勞和喜兒兩代人的悲慘遭遇,形象地説明瞭農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激發了廣大工農兵的情感,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群眾動員和思想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白毛女》的影響力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退,它被不斷地移植、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影響著中國人民,也滋養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藝術家。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歌劇《白毛女》中“喜兒”的扮演者郭蘭英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獎章。1946年,郭蘭英進入中央戲劇學院前身之一的華北聯合大學文工團工作,開始從事新歌劇事業。她曾説,“《白毛女》改變了我的人生,帶我走上革命道路,徹底改變了我對藝術的理解。”在郭蘭英的藝術生涯中,她始終在為人民歌唱、為人民服務,“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多幹實事,不要只想到自己,要想到人民”是她的信條。今年9月,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幹部訓練班學員、電影《白毛女》中“喜兒”的扮演者田華榮獲“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田華在頒授儀式上兩次敬禮,她説:“祖國改變了我一生,黨改變了我一生,解放軍改變了我一生,人民更改變了我一生。我這個人就是屬於國家的。”田華的藝術之路始終恪守著文藝源於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的根本立場,無愧於她所扮演的“黨的女兒”的形象。

  在共和國“七一勳章”獲得者、人民藝術家藍天野的藝術生命中,同樣無時無刻不彰顯著延安魯藝的紅色基因——藍天野不僅在《雷雨》《茶館》等經典話劇中擔任重要角色,還曾是北平的一名地下交通員,一次次冒著生命危險為黨傳送重要資料。令我們自豪的是,這三位人民藝術家都有在中央戲劇學院求學、工作的經歷,他們矢志不渝地踐行了中央戲劇學院的辦學方向和宗旨——到人民中去,為人民抒情。

  “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是戲劇成為時代文體的關鍵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能否通過戲劇藝術特有的形式展現中國社會的變遷、記錄中國改天換地的不凡歷程,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是戲劇能否成就“時代文體”的關鍵。

  在舞臺上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演好中國人物,以宏闊的視野凸顯中國氣派、中國風度,是戲劇工作者的現實目標和理想藍圖。講述中國故事,某種程度上,就是將故事人物放在時代語境中考驗、淬煉,通過人物的“破繭化蝶”展現時代變遷、社會進步,更加全面反映和生動展現時代的新氣息、新氣象。換言之,就是要塑造成長中的英雄,把人物放在時代典型環境和戲劇衝突中,讓人物在行為選擇和因果鏈條中彰顯個性、風骨和時代精神。如中央戲劇學院創排的話劇《風雲兒女》,講述了田漢一生的奮鬥歷程,彰顯風雲時代中華兒女的家國之志。雖然這看似是一部回溯歷史的作品,實則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依然面臨著複雜而嚴峻的挑戰,依然需要堅守陣地,將戰鬥性、革命性融入生活和事業,這部劇發揮著文藝作品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

  對今天的戲劇工作者來説,真正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造最新最美的戲劇藝術,就應貼近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各個領域,貼近各行各業涌現出的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如以袁隆平、黃大年為代表的科技攻關英雄,以張桂梅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等,要向他們學習並在舞臺上、銀幕中塑造好這些時代新人。在舞劇《沒有硝煙的戰場》中,我們將“八一勳章”獲得者杜富國的英雄事跡搬上舞臺,用藝術化的表現手法豐富了杜富國的角色形象,呈現了青年掃雷戰士的動人故事,以激發當代人民群眾為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而奮鬥。

  戲劇可以有效地傳揚中國文化之韻,闡發中國精神

  戲劇可以有效地傳揚中國文化之韻,展示中國演劇風範、塑造中國形象、闡發中國精神。如何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新時代文藝,創造最新最美的戲劇藝術?中央戲劇學院提出構建結構貫通、進程合理、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演劇體系”。

  中國演劇體系錨定構建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的實踐,以建立具有中國文化自覺和精神內涵的演劇美學為路向,突破西方話語和敘事體系的桎梏,用中國理論指導中國實踐,以中國實踐昇華中國理論。以《茶館》等為代表的新中國話劇藝術,以《只此青綠》為代表的當代中國舞劇藝術等在海外受到各國觀眾的歡迎和喜愛,正是因為它們將中國的歷史、傳統、國情、道理、觀念寄寓在以情動人、以形象動人的作品裏,表達出中國的歷史傳承、風俗習慣、民族特性,從而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了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火熱的生活是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中國演劇體系”的建構不能離開人民。戲劇工作者特別是青年戲劇工作者更應不負時代,不負韶華。要以成為與國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人民藝術家為奮鬥目標,接受生活的磨煉和鍛造,用手中的筆、眼中的光和胸中的愛去融入人民的時代,成為舞臺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大敘事的先鋒力量。

  以人民為中心,創造最新最美的戲劇藝術,要通過題材挖掘、創作視角、敘事風格等多維度的銳意創新,以深刻的思想立意和藝術造詣真正做到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竭力滿足廣大觀眾的情感期許和人文訴求。要看到,雖然多元的現代科技手段使劇場觀演方式受到衝擊,但是戲劇所獨具的人與人的直接交流有著其他藝術形式無可替代的感染力。我們要打開劇院大門,做好戲劇藝術普及和美育工作,傾聽觀眾的聲音、創作更多觀眾喜聞樂見的作品。

  沒有人民,社會主義文藝就失去了靈魂;沒有人民,社會主義文藝發展就失去根本遵循。廣大戲劇工作者應立足時代和人民,引領社會主流文化,承載中國夢想,用優秀的人民文藝作品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作者:郝 戎,係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文聯特約研究員)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