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電影 > 正文
同檔期綜合口碑第一,吸引觀眾二刷最多 《只此青綠》為何票房口碑雙收
2024-10-18 09:39:3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劉欣

  歌舞題材原本屬於小眾,但近來電影《只此青綠》的表現令人意外。截至10月16日21時,電影《只此青綠》票房達4321.4萬元,AI預測總票房將超過5000萬元,密鑰延期至10月31日。作為國慶檔電影,該片不僅同檔期綜合口碑第一,票房持續逆勢上揚,也是觀眾二刷最多的電影。11月7日至10日,舞劇《只此青綠》將趁著電影熱映東風,再度亮相上海北外灘友邦大劇院。

  票房、口碑雙收的《只此青綠》做對了什麼?

  被模倣最多的舞劇

  電影《只此青綠》改編自同名舞蹈詩劇,創作源點為典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千里江山圖》,由舞劇原班人馬打造,舞壇“雙子星”周莉亞、韓真執導,張翰、孟慶旸、謝素豪領銜主演。影片故事圍繞一位現代文物研究員在《千里江山圖》即將展出之際,潛心鑽研並跨越近千年時空走入畫師希孟內心,目睹其嘔心瀝血、忘我創作,與無數勞動者攜手創作出傳世畫卷的歷程。影片豆瓣評分8分,被觀眾稱讚“中式美學天花板”,也獲得專業人士好評。

  儘管舞臺作品搬上電影近年來屢見不鮮,但《只此青綠》堪稱場次最多、被模倣最多的舞劇,在群眾性舞臺會演中出現頻率也最高。高發髻、藍綠舞衣、青綠腰等鮮明標識令業餘舞者深受吸引。在上海浦東群眾文化藝術館舉辦的第六屆少兒國際舞蹈盛薈上,記者還曾看到一群小選手帶來《只此青綠》片段,平均年齡只有12歲。

  2021年,《只此青綠》首次全國巡演時一票難求。以上海為例,《只此青綠》2021年9月在上海大劇院首演結束,原定3場演出立刻加為4場,並商洽2022年檔期。2023年、2024年都在上海演出多場。作品還曾榮獲文華大獎、中國演出行業協會2022年度中國演出市場票房榜綜合類第一、舞劇類第一等諸多獎項。

  在IP開發方面,《只此青綠》同樣走在前列。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推出過《只此青綠》數字藏品紀念票,在北京、天津、杭州開闢“只此青綠”主題生活店,延續“青綠”之美的《只此青綠》交響音樂會發佈會11月將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這些都助推“青綠”進一步出圈,擴大受眾群。

  在電影版中,攝影機打破舞臺第四面墻,在對舞蹈詩劇充分還原的基礎上,完成光影藝術升級,以先進的聲光技術打造視聽盛宴,也帶動更多觀眾去劇場觀看。11月7日至10日,《只此青綠》將再度亮相上海北外灘友邦大劇院。上海站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輪演出緊接在電影《只此青綠》公映之後,電影熱映有望推動演出票房更上一層樓。”

  “留白”延伸解讀空間

  《只此青綠》舞劇版本在創作準備階段,總編導韓真、周莉亞就與故宮工作人員近距離接觸,對“他們拍攝《千里江山圖》時,關掉燈,整幅畫泛著寶石般的光芒”印象深刻。那些觸動她們的幕後見聞是舞劇裏無法展現的細節,如今在電影《只此青綠》中復現。

  今年國慶檔期間,《只此青綠》引起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影評人的討論,不少人覺得,這是一部不可錯過的視覺藝術大片。在學會公眾號“上海影評學會畫外音”日前推出的國慶檔新片評分榜裏,《只此青綠》是評論最多的作品,並且獲得平均分9分的高分。影評人姚紹群給出了滿分的評價,他曾在劇場欣賞過舞劇版,在大銀幕上再次欣賞電影版時,仍被深深震撼,“與劇場版相比,影片中的中國元素得以進一步地具象化和放大。”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齊青認為,電影《只此青綠》準確傳達了原劇的神韻,且賦予了其影像的特質。特寫使舞臺無法突出的細節得以呈現,實景背景增加了場景的變化,也拓展了敘事和表意空間。

  上海電影集團高級編輯、上海師範大學客座教授韓晶表示,“舞劇本身就很‘電影’,編導很擅長在舞臺上運用電影蒙太奇手法,也就是在同一個空間展現不同時態的人物。”在她看來,舞劇電影全片沒有臺詞,這恰似電影所表現的繪畫,也是一種“留白”,可以引起觀者豐富的聯想和遐思。

  《只此青綠》票房成功後,是否意味著舞臺作品改編為電影的時代來了?韓晶認為,不是所有的舞臺劇都適合拍成電影,畢竟藝術電影不同於商業類型片。齊青也認為,類似《只此青綠》的舞臺改編電影爆款很難再出現。“跨媒介改編本就很難,從影史上來看,除了文學以外,其他藝術門類改編電影很少有成功者,電影的核心還是要回到視聽語言上。”他認為,相比拍攝新電影,不妨圍繞一個IP做好市場運作,開發多元周邊衍生産品,充分挖掘電影價值。(記者 鐘菡 諸葛漪)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