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演出 > 正文
北京演藝集團第五屆人才演出季暨“追光”人才論壇舉行
2024-10-21 11:19:2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劉欣

  戲曲、民樂、曲藝、木偶、雜技、兒童劇……10月15日,匯集9台17場演出、覆蓋超3萬觀眾的北京演藝集團第五屆“人才演出季”落幕。在“新生代,新京彩”的主題下,京演集團建平臺、搭舞臺、擺擂臺,集結旗下院團近百位演藝人才,將他們推向舞台中央,綻放才華,亦接受歷練。演出暫告結束,但對青年人才培養的探討仍在延展,10月18日,“追光”北京演藝集團第五屆“人才演出季”人才論壇在南鑼劇場舉行,圍繞“人才的培養”“藝術的傳承”兩個話題,沿著走出校園、參與創作、入職院團、打造精品、收穫成果的人才成長脈絡,院團藝術家與“掌門人”、行業專家、中國戲曲學院師生代表等多方代表分享了感受和建議。

  “追光”北京演藝集團第五屆“人才演出季”人才論壇在南鑼劇場舉行 北京演藝集團供圖

  此次人才論壇的開場是由特邀講師仲呈祥帶來的走心分享,他從自身的求藝經歷展開講述,到從事文藝評論工作40餘年的感悟,再到對當下文藝行業的現狀分析,為現場的藝術從業者們帶來對本次論壇主題“追光”的深度理解:“要集40餘年經驗的話或者是感悟的話,那就是以文化人、以藝養心、以美塑像、重在引領、貴在自覺、勝在自信,我們每一位文藝從業者都要對自己所從事的藝術門類,它的生命力、影響力、傳播力充滿自信,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應當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自己選擇的熱愛的那項藝術門類裏面,並且一旦認定它與社會與人民有益,就終身不懈,心無旁騖,奮鬥終生。”

  “真正接觸這個行業的時候,我們發現一切和我們想像的都不太相同。”中國木偶劇院演員隊副隊長、青年隊隊長楊蕊説。在她看來,從校園到院團,年輕人應該儘快完成心態、思維等方面的轉變,以木偶技藝為例,許多青年演員並非“科班出身”,而是從其他專業轉行而來,“從劇本的研讀到角色的塑造,再到後期團隊的排練磨合,我們能感受到,在劇院的時間每一刻都很珍貴,每一步都要經過深思熟慮,我們要儘快融入這種氣氛。”如今,木偶技藝在國內綿延傳承近兩千載,在賡續傳統文化的路上,楊蕊認為年輕人從前輩藝術家身上汲取“追求極致”的精神,學習“他們對每一句臺詞,對每一個動作、眼神、調度近乎完美的要求。”

  木偶技藝展示 北京演藝集團供圖

  好演員的光彩離不開好戲的托舉與成就。在內容生産方面,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創作部副主任、青年導演王澤認為,為年輕人提供溫暖寬容的“搖籃”非常重要:“北京兒藝的主創人員相對緊缺,我們只有3位導演,但今年要排7部原創作品,所以我們正在推出更年輕的導演。我對他們説,我不會限制大家的創作,演砸了,我們來兜底,有了試錯的空間,他們才敢於也能夠進步、成長。”

  對青年人才的鼓勵幫扶,被今年的“人才演出季”充分實踐。北京演藝集團與中國戲曲學院首次深度聯動,把“‘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文藝行活動與演出季相結合。在“校企聯合專項劇目創作暨人才培養項目”中,中國評劇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北京市曲劇團遴選中國戲曲學院戲文係學生的優秀作品進行孵化,最終,評劇《漁樵歌》、河北梆子《西川圖》、北京曲劇《“無才”拾金》3部作品于日前成功首演。

  評劇《漁樵歌》的劇本出自2021級本科生陳炫宇之手,作品打破傳統三國戲的英雄敘事,轉而選擇祭奠亡夫的小喬視角,借漁樵閒人的漫論引申至歷史變遷與人生意義,既有新意,也耐人回味。在導演韓劍光、作曲和唱腔設計戴錫英等多位主創藝術家的努力下,“第一次走進排練廳的時候,我好像看見自己的文字在演員身上流動起來。”陳炫宇永遠記得那一刻的驚喜與感動,也堅定了未來繼續鑽研戲曲的信念。在培養青年興趣、積蓄人才儲備的層面,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與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主任顏全毅非常肯定“校企合作”的積極意義:“打通高等藝術院校的理論優勢、人才優勢、培養優勢,與一線院團通力合作,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人才培養新模式。”

  “打造一支高思想、高審美、高追求的藝術人才隊伍,將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輸出更多的新鮮血液,讓更多觀眾充分享受‘演藝之都’的發展成果。”京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佳琛説。京演集團副總經理董寧表示,未來,“我們繼續發揮文化體制改革示範引領作用,探索引才育才新模式,持續為首都演藝人才搭建展示平臺,創新多元合作模式,助力更多優秀演藝人才推出優質文藝精品,走進群眾生活。”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