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副中心臺湖演藝小鎮首屆古典音樂節啟幕。在為期8天的時間裏,將接續舉辦馬拉松音樂會、經典歌劇賞析、音樂大師課等一系列精彩演出活動。這次音樂節是北京交響樂團搬入臺湖演藝小鎮永久團址後的首次精彩亮相。未來,“臺湖古典音樂節”與“臺湖爵士音樂節”一起,將成為臺湖演藝小鎮兩大品牌音樂活動。
從國家大劇院舞美藝術中心、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建成開放,到如今北京交響樂團搬遷入駐,副中心的藝術氛圍愈發濃厚,越來越多的市民愛上了這裡的藝術生活。
北京藝術中心音樂劇《北上》演出現場。 方非攝
粉絲從長安街一直追到臺湖
“這裡的藝術氛圍堪比中心城區”
剛剛上演的臺湖古典音樂節馬拉松音樂會上,張曉潔坐在台下正中,聽得入神。她是北京交響樂團的忠實粉絲,也是今年入學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爵士鋼琴專業的進修生,同時還是一名兼職鋼琴老師。
“這類藝術普及性質的演出,放在北交的演奏廳太合適了。各聲部的藝術家們拿出看家本領,每種樂器逐一演奏講解,而且和我們相距不過幾米,許多平時在劇場裏注意不到的細節,也能看得清楚、聽得真切。我喜歡有節奏感的音樂,今天就是衝著其中的打擊樂音樂會來的,馬林巴、小軍鼓、鐃鈸等表演特別精彩,聽得很過癮。”
北京交響樂團是張曉潔最喜歡的交響樂團之一,從長安街上的國家大劇院、中山公園音樂堂,一直追隨到了通州臺湖。“這是我第一次來北交的新團址,第一感覺就是這棟建築新穎、時尚,演奏廳的設計、聲音迴響也很好,我為北交有了新家由衷感到高興。希望這支被譽為首都明珠的交響樂團可以創造更多精彩瞬間,用音符點亮北京、點亮中國、點亮世界。”
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位於通州,為了上學方便,張曉潔從住了近10年的天安門東附近搬到了通州九棵樹。搬到通州前,她曾多次到副中心看演出、見朋友。2022年11月,她第一次來通州觀看演出。當時,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上演的“燭光音樂會”給了她很大驚喜。“我記得鋼琴家岳鵬在返場環節帶來了非常罕見的鋼琴表演技巧,他特地拆掉琴板譜架,彈奏時用手掌按住內部的琴弦,以琴弦不完全震動的方式模倣土耳其撥弦樂器的獨特聲響,極富藝術表現力。儘管當時去臺湖的路途遙遠,但精彩的表演依然讓我覺得很值。”張曉潔説。
過去住在天安門附近,張曉潔常去國家大劇院、中山公園音樂堂、北京音樂廳等地聽劇觀演,濃郁的藝術氣息讓她很是著迷。如今,搬來副中心的張曉潔欣喜地發現,隨著一批藝術空間加速建成,這裡同樣擁有堪比中心城區的藝術氛圍。在她看來,年輕的北京藝術中心現代時尚,音樂廳裏的迴響、觀眾席設計都是一流水準,與她去過的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上音歌劇院一樣,屬於國內劇院第一梯隊。臺湖演藝小鎮也擁有屬於自己的演出特色,上半年有爵士音樂節,下半年新設了古典音樂節,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演藝小鎮。
音樂節辦到家門口
帶孩子感受藝術不再往城裏跑
在臺湖生活了16年的張靜對家門口的變化體會更加深刻。“2008年剛到臺湖那會兒,這邊都還是土路,一下雨車都走不動,更別提什麼藝術范了。帶孩子去聽音樂會、看兒童劇,都要開車跑到大劇院、北京音樂廳等,當時交通也不方便,感受藝術的成本很高。”
“誰能想到,一轉眼通州變成了副中心,臺湖也升級成了演藝小鎮,大劇院搬來了舞美中心,各類劇場演出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就連學校裏也開設了藝術課程,藝術的氛圍很足。”張靜感慨。
就拿通州人都熟悉的臺湖圖書城來説,過去這裡也是張靜帶女兒常去的地方,圖書的海洋、偌大的空間,可以待一天。如今,這裡改造成了臺湖演藝酒店臺湖劇場,以及北京交響樂團永久團址,張靜特意為女兒購買了臺湖音樂節的票,聆聽高雅音樂再也不用跑到城裏,家門口就有豐富選擇。
女兒張雨婧晗就讀的臺湖鎮中心小學,2020年開設了器樂課程,並組建了學生交響樂團,小張選擇了小眾但聲音柔美的圓號。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她利用放學後的大課堂時間,每週分兩節課與專業老師學習樂理知識和圓號課程,如今剛上初一的她,週末仍然堅持學習,圓號已經成為她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自從學習了圓號,再聽古典樂、音樂會感覺不一樣了,感覺能聽懂了,也更有趣了。”張雨婧晗説。
不僅如此,2023年9月,臺湖鎮組建“小檯燈”青少年劇團,在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上演了《為你點亮一盞燈》大型原創青少年舞臺劇,張雨婧晗有幸成為首批登上舞臺的臺湖娃,開闊了眼界,獲得了寶貴的舞臺表演經驗。
名劇名團名家紛至遝來
通州成為北京重要藝術空間
鋼琴老師王彤在副中心工作生活了4年,在她眼中,副中心全域的藝術生活更是多姿多彩。王彤2019年搬到通州,住在京貿國際城。“那時候廣渠路還沒完成東延,進城的京通快速路很堵,公交車坐到城裏教課,來回路上要4個多小時甚至更久,每天教不了幾個學生就要往回趕。”王彤説。
王彤的愛人江江來通州的時間更久一些。他也是一名鋼琴老師,在宋莊開了一家鋼琴培訓工作室。日常坐公交車進城教課,所教的通州本地學生大部分是宋莊藝術家的孩子。
這幾年副中心日新月異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藝術生活也不例外。很快,王彤和江江欣喜地發現,廣渠路東延通車了,京通快速、通燕高速取消收費,通州與中心城區的交流越發通暢密切。尤其是無需早晚高峰出行的他們,打車從通州到國貿最快半小時,上門教課再也不成問題。並且這幾年江江工作室裏學鋼琴的通州孩子越來越多。“不少家長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增加藝術熏陶,這在過去並不常見。”江江説。
更讓兩位鋼琴老師欣喜的是,通州還舉辦了鋼琴專項比賽。2023年8月,“群星杯”首都市民鋼琴比賽通州區選拔賽在通州區文化館舉辦,江江的學生嘉林在比賽中大放異彩,進入了決賽,並代表通州區參加北京市的比賽。“這樣的專業比賽過去很少在通州辦,學生參賽往往要跑到朝陽、海淀。而且,非藝術家庭的孩子取得專業比賽獎項也很難得,嘉林不僅鋼琴彈得好,文化課程也很優秀,現在考上了宋莊中學,學業蒸蒸日上。這也説明瞭通州的藝術水準在不斷進步,孩子們的綜合素養不斷提高,我們作為老師由衷感到高興。”江江説。
2023年年底,伴隨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建成開放,國際名劇、名團、名家紛至遝來,高品質的演出大大豐富了王彤、江江等人的藝術生活。“今年,北京藝術中心就有俄羅斯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原版倫敦西區音樂劇《貓》、郎朗鋼琴獨奏音樂會等上演,城裏的樂迷也要搶票跑來欣賞。我們不用再跑遠,家門口就能聽到國際高水準演出。平時還能帶學生觀摩演出排練,聆聽專家講座,參與藝術活動,藝術距離大家越來越近。”王彤説,“如今,通州已經成為北京重要的藝術空間,不論是聆聽高雅音樂,或者是享受藝術生活,都離不開通州這座重要的舞臺。”
尋味者説
在藝術資源富集的副中心,藝術與生活正結合得越發緊密。記者探訪發現,副中心不僅擁有三大文化設施、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中心等堪稱“藝術殿堂”的宏偉建築,藝術的韻味也漸漸沁入生活的日常。例如,臺湖的中心小學組建了交響樂團,各校學生中接受藝術熏陶的比例不斷上升,藝術熏陶正在悄然改變人們的生活,尤其是青少年的藝術觀念。
筆者也曾多次在副中心觀演看劇,感覺相比于中心城區較為嚴肅的音樂會,副中心的藝術活動更加輕鬆、活潑、接地氣,例如在“臺湖古典音樂節”上,藝術家與觀眾面對面互動,生動講解自己的樂器與演奏背後的故事,吸引了樂迷從石景山區趕來聆聽,這樣的藝術氛圍怎能叫人不愛。(記者:孫雲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