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水月洛神》劇照。 (演出方供圖)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鄭州歌舞劇院攜舞劇《水月洛神》前來,將於12月亮相上海北外灘友邦大劇院。該劇以傳世名篇《洛神賦》《七步詩》和中原傳説為依託,巧妙融匯“詩、書、禮、樂、舞”等元素,讓觀眾在唯美意境中領略建安風骨。
“極致的東方美學”“教科書級水袖舞”……在社交平臺上,舞劇《水月洛神》被網友熱烈討論,劇中“落紗”的絕美片段更是頻頻刷屏。自2010年首演以來,《水月洛神》已在海內外巡演數百場,掀起現象級“國風美學”熱潮。
當下,取材自中華傳統文化的國風舞劇頻頻“出圈”,成為觀眾追逐的焦點。近一個多月裏,《李清照》《荊楚印象》《只此青綠》《九歌》《孔雀》等多部國風舞劇先後登上申城舞臺;而《紅樓夢》《孔子》《李白》《西施》《咏春》等佳作的全國巡演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優秀傳統文化與舞蹈藝術浪漫邂逅,讓年輕觀眾直呼“上頭”。國風舞劇為何有長久不衰的觀眾緣?“用嶄新的觀念照亮古老而又豐富的文化資源”,這是當下舞劇創作者們共同體驗和制勝法寶。
深挖漢舞形態,盡顯詩意之美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成詩字字血淚,句句驚雷。與其他舞劇不同的是,《水月洛神》採用無聲的舞蹈與有聲的詩詞誦讀相結合,精選經典的詩賦片段,輔以氣勢磅薄的合唱,盡顯詩意之美。“以詩賦貫通全劇,為舞劇增添了值得細細品味的文學魅力。”總導演佟睿睿透露,主創正是通過傳頌千年的詩賦名篇,捕捉魏晉的時代風骨。
在《水月洛神》的編排過程中,編導深入挖掘漢代舞蹈形態,精美大氣的舞蹈動作充滿空靈之美。曹丕的陰鷙多疑、曹植的率真多情、甄宓的柔美堅韌等性格特徵,通過或柔美、或剛勁、或變形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呈現出來。為了展現甄宓的絕美身姿,劇中加入了大量的水袖舞蹈。舞者們甩著紅袖輕盈旋轉,還不時騰空跳躍,一展中國舞蹈身段的溫婉、靈動、瀟灑、柔媚。“舞蹈是情感和情緒的表達,由此引發觀眾共鳴。”佟睿睿説。
舞美設計言簡意賅,多媒體“能説善舞”,以並不奢華的手法為舞臺增光添彩。主創團隊借用水、月、鏡、門等具有象徵意義的道具,營造出仙氣繚繞的“幻境”。“一夜芙蓉池中月,千年繁華入夢來。”舞段“水月”以大圓鏡折射出明月下、洛水邊,翩翩起舞的甄宓的多個倒影,折射出甄宓思念故土的情懷。舞段“心魘”以數面鏡子幻化出夢境,將曹丕內心的恐懼、痛苦加倍放大,為曹植被放逐埋下伏筆。似真亦幻,虛實相融,營造獨特的中式意境美。
錨定東方敘事,創新舞臺美學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並非新風潮,國風舞蹈的創作脈絡亦有跡可循。
近日,北京舞蹈學院建校70週年之際,《舞向巔峰——為人民而舞,為時代建功》專場晚會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其中“風華”篇章將中國古典舞幾十年積澱的經典劇目與獨特形象凝練為不同風格的表演展示。《秦王點兵》《扇舞丹青》《踏歌》等作品描繪出“漢風唐韻,繪山河錦繡壯麗;舞韻悠長,展東方瑰麗華章”的歷史畫卷,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下煥發出的新光彩。
近年來,中國舞蹈創作異軍突起,舞劇作品在題材範疇、敘事能力、表現手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飛速發展。精品舞劇《李白》《孔子》《杜甫》兼具當代性與生命力,以飽滿的詩意表達引領觀眾遨遊時間長河;熱門作品《紅樓夢》《只此青綠》《咏春》突破舞臺空間窠臼,以浪漫的筆觸書寫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李清照》《荊楚印象》《九歌》等新作亮相第二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喚醒每一個觀眾血脈中的“文化基因”。國風舞劇正以極具東方韻味的舞蹈語言、音樂編排、舞美設計,淋漓盡致地揮灑著中國意境,讓東方美學的綺麗之花綻放在技術創新的空間維度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