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話劇《迷幻》 抽絲剝繭探尋人性深處謎題
2024-12-30 09:36:38來源:北京晚報編輯:馬榮亮

  一個房間,兩個男人,三次槍響,多次反轉……歲末年初,由徐昂導演的北京人藝跨年新戲《迷幻》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上演。馮遠征、閆楠兩位主演以極具突破性的精彩表演,吸引著觀眾跟隨跌宕起伏的劇情,一同探尋人性深處的謎題。

  《迷幻》改編自法國作家埃裏克-埃馬紐埃爾·施米特的作品,他的創作靈感源於英國作曲家埃爾加的《謎語變奏曲》,其中十四個變奏曲分別獻給了不同的人,成為作曲家留給聽眾的懸念。在話劇《迷幻》中,這首經典的曲子,讓舞臺上的兩位男人都為之癡迷,也引出了一位和他們都密切相關的女人。

  劇中只有兩個角色,馮遠征扮演的作家諾克遠離人群,身居孤島;而以記者身份闖入的拉爾桑卻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兩個人圍繞作家新出版的作品展開了真實與謊言交織的對話,每一個看似接近真相的答案卻又被新的疑問所推翻。你來我往中,上演的不只是兩個男人之間的“極限拉扯”,更讓觀眾在一次次出人意料的反轉中,不斷感受到人性的變幻莫測和情感的複雜強大。一個渴望情感卻又害怕親密,在陷入其中時會突然抽身,用距離來保護自己;另一個則是獻祭型人格,愛一個人甚至能夠忘我投入到愛屋及烏的境界。他們與同一個女人之間的愛情糾葛,既是對愛情真諦的追問,也是對彼此內心的探索。

  人藝舞美設計師陳葳為該劇設計的舞美、燈光也別具一格。開放的洗手間,清冷的光線,營造出一種離群索居的氛圍,讓這座封閉靜謐的海島上唯一的建築物——主人公諾克的居所呈現在觀眾面前。隨處可見的手稿,堆疊的書籍,壁爐裏燃燒的火苗和檯燈渲染出的氣氛,又在疏離中構建了一絲暖意。考究的細節,處處透露出人物的生活狀態,折射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尤其當閆楠扮演的拉爾桑獨自站在臺上表演時,兩個角度的燈光把他的兩個影子分別投在左右兩邊,巨大且細節不同,與劇情和人物設置巧妙呼應。

  看了演出之後,便會明白導演徐昂為何慶倖這部十多年前就被人藝選中的劇本當年沒有被搬上舞臺,因為那時他對作品的理解還沒有那麼深入;也會理解馮遠征為何認為演這個戲“太難太累了”,但卻十多年都“唸唸不忘”。以往馮遠征在影視劇中有很多特別的角色和大膽的表演,但在戲劇舞臺上塑造的人物則相對傳統,而《迷幻》終於讓他有了突破自我、表現更加複雜多面性格人物的空間。他層次豐富的演繹讓觀眾感受到角色內心悸動的複雜情感,同時也激發人們對於愛情與自我、創作與身份的思考。

  作為人藝特邀演員出現在該劇中的閆楠,同樣讓人驚喜,他以紮實的颱風、細膩的表演,微妙的肢體語言和語氣聲調,塑造了一個多重人格的人物。他演的拉爾桑情感豐富深沉,讓人想到那句名言:“生活就像剝洋蔥,總有一片會讓你淚流滿面。”值得商榷的是,該劇讓拉爾桑在出場後沒多久,就脫掉外套露出身上不合身的粉色毛衣,並且行為舉止都表現得有些刻意。也許這是導演故意埋下的伏筆,或是對劇中人物的理解,但在這樣一部想要探討“超越生死與性別之愛”的作品中,這樣的處理容易誤導觀眾,也把人物設計得似乎有些過於刻板印象了。

  不管怎樣,這不是一部停留在簡單是非善惡層面的作品,而是引領觀眾在抽絲剝繭過程中,不斷去探秘人性幽微之處的深刻之作。這其中有不可告人的隱秘,也有脫離世俗的偉大,有驚世駭俗的選擇,也有令人回味的慨嘆。北京人藝能夠將這樣一部作品搬上舞臺,令人驚喜和敬佩,也讓人感受到,北京人藝不僅有深厚的傳統,同樣還有極具探索和創新精神的開放性與多樣性。(北京晚報記者 方非 攝)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