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憐香伴》觀其復版在北京正乙祠戲樓上演 北方崑曲劇院供圖
2024年的文化舞臺上,演藝新空間以其蓬勃的活力和創新的形式,逐步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藝術與生活的橋梁。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佈的《2024年上半年全國演出市場發展簡報》顯示,專業劇場、小劇場以及新空間演出場次同比增長32%。
小空間的新體驗、新場景的新活力,讓小劇場、新空間顯現出更強的可塑性。2024年上半年,近80%的相聲、魔術、脫口秀、兒童劇、音樂會演出在小劇場、新空間進行,充分展示出演藝新空間在市場上的強勁增長勢頭,更反映了觀眾對新穎、多元藝術體驗的迫切需求。
傳統文化賦能演藝新空間
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區前門西河沿街的正乙祠戲樓是我國第一座整體木制結構的室內劇場,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如今,擁有300多年曆史的正乙祠戲樓依然煥發著藝術青春,在這裡既能聆聽絲弦與人聲的婉轉悠揚,也能欣賞小提琴與鋼琴的柔美對話,成為一個“小而精、小而雅、小而美”的演藝新空間。2024年,正乙祠戲樓舉辦營業性演出93場、各類非演出類活動48場,服務觀眾逾7300人次。
戲樓內一層和二層共有座位百餘個,演出內容以崑曲為主。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總是超乎想像,一位“90後”觀眾在一年內看了11次《憐香伴》觀其復版演出。“我們深切感受到,大家對優秀演藝內容越來越渴求。近期新創的宮廷風格崑曲《遊園·驚夢》將作為我們今年的駐場大戲跟觀眾見面。”正乙祠戲樓經理張鵬介紹,除了崑曲,戲樓還會穿插現代舞劇、室內音樂等表演,嘗試中西結合的藝術內容。聲光電和多面投影、乾冰機、霧機等專業設備把古老的戲臺打造得詩意朦朧,觀眾可以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同樣,在浙江杭州,新國風·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年輕人。整個劇場被設計成一間佈滿機關暗道的客棧,舞臺和觀眾席融于一體。許多首次走進劇場的觀眾深切感受到越劇的魅力。2024年,該劇共演出145場,近兩萬人次觀演。
新國風·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劇場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不斷探索傳統戲曲的發展變革和新創作方式,平衡守正與創新的關係,注重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同時強調自媒體輸出和演員個人IP的打造。“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製作理念與觀演模式的革新,讓觀劇成為一種隨時隨地可發生的日常休閒生活方式。”該負責人説。
創新文化消費場景
在上海,亞洲大廈“星空間”已成為演藝新空間發展的一個典範。亞洲大廈面向年輕白領群體,策劃推出大量沉浸式駐場演出,其中《阿波羅尼亞》《#0528》《怪物》等已成為爆款劇目。
“星空間”總經理阮豪介紹,亞洲大廈1層至11層已開放19個新空間、擁有2688個座位,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涵蓋音樂劇、話劇、喜劇、舞劇等演出形式,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垂直生長的戲劇街區”。
隨著亞洲大廈的品牌效應逐步外溢,“星空間”已向其周邊多個商業體拓展。這一區域涵蓋56個演出空間,開業至今上演了兩萬餘場演出,吸引觀眾137.05萬人次,總票房3.36億元,成為具有示範效應的演藝消費集聚區,有力帶動了周邊文商旅消費。
2024年,上海市共有100家演藝新空間獲得授牌。這些空間廣泛分佈于全市的14個行政區,且呈現出由城市中心向郊區輻射的趨勢。此舉推動了上海演藝市場的繁榮發展,更為上海文旅消費提質升級注入新動能。
北京喜劇院FUN空間集文化、藝術、娛樂、休閒、餐飲于一體,滿足不同場景和演出需求。2024年,該空間共舉辦60余場涵蓋戲劇、音樂會、喜劇秀等形式的演出,以及30多場公益活動。其推出的週末喜劇廠牌“京喜社”孵化了《克萊因歷史》等劇目。在這裡,觀眾不僅可以觀演,還可以通過參與文化大講堂、論壇、戲劇咖啡節、分享會、公益市集等活動,延伸劇場文化體驗。
小耿已是這裡的常客。他認為,這樣的演藝新空間是下班後放鬆的好去處。日前,北京喜劇院FUN空間還創建了嘻牛放映室,作為固定板塊每週推出,並結合餐飲與社交、演前導賞等活動,打造新型文化消費場景。“我們的客群以20歲至35歲的學生和白領為主,他們喜歡新事物。為此,我們與多個品牌合作,探索新業態,打造沉浸式互動演出項目,舉辦創意工作坊主題活動,推出‘拾耳大集’文創品牌店,拓展文創消費領域。”北京喜劇院執行總經理高培説。
滿足群眾多元文化需求
2024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提出“打造新生代潮玩聚集地,支持打造一批演藝新空間”。據了解,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杭州等地,通過掛牌、設立專項資金、提供場地等方式,積極培育演藝新空間。
2023年、2024年,杭州市評定公佈了60家演藝新空間。杭州市文化和廣電旅遊局藝術處處長黃江平介紹,2024年,當地通過演藝新空間把更多高品質的演出帶到百姓身邊,進入景區、社區、商業街區、廣場等場所,貼近群眾生活,並以“為民惠民樂民”為宗旨,開展常態化文藝賦美和街頭藝術公益性展示、表演,讓文藝之美成為人民精神共富的生動寫照。
未來,演藝新空間有望在文化傳承與創新、消費新場景打造以及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分佈于社區、街區、園區、商圈、古建的演藝新空間,拓展了演藝的新場景,讓藝術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國戲曲學院副教授胡娜認為,演藝新空間中互動沉浸的觀演體驗和場景增強了消費者的體驗感,以演藝為特色的文商旅多業態融合帶動了文化消費,不同主題、樣式的演出內容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元的文化消費需求。(李榮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