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劇照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劇照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劇照
2025年春節檔上映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魔童鬧海》)獲得了票房和口碑雙豐收。在票房方面,不僅刷新中國影史票房紀錄,並以遠超《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成績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冠軍,還成為首部進入全球電影票房榜前30名的亞洲電影。在口碑方面,該片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87.3分,豆瓣8.4分,IMDB8.2分,成績也令人矚目。《魔童鬧海》熱映引熱議,已經成為影視領域的現象級事件,為中國電影市場發展提振了信心。分析這部作品獲得成功的原因,既有來自賀歲檔期的天時地利,也有IP人氣的經年積累,但最關鍵的成功要素,還是敘事內容的匠心打造與影像品質的精益求精。
親情、友情視角聯通當代觀眾
作為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哪吒形象衍生出各類型藝術文本。在人們耳熟能詳的影視作品中,1961版動畫片《大鬧天宮》的哪吒三頭六臂、志得意滿;1979版動畫片《哪吒鬧海》的哪吒神采飛揚、愛憎分明;1986版電視劇《西遊記》的哪吒英勇無畏、疾惡如仇。大多數作品對哪吒形象的塑造都強調勇猛果敢、抗爭反叛的一面,卻鮮少剖析人物行為背後的情感動因。《魔童鬧海》在延續傳統哪吒的精神內核同時,大膽突破神話母本的常規設定,不僅塑造了一個玩世不恭、另類敏感的哪吒形象,更不惜筆墨地揭示他抗爭不公命運的內在動機——那是對溫暖親情的珍惜,對真摯友情的守護。在片中,哪吒在父母無條件的愛中長大,並與龍宮三太子敖丙結下深厚友誼,這兩條情感線均是對傳統神話的顛覆,為情節注入更多現代色彩。這種處理回避了傳統神話中剔骨還父、削肉還母,以及抽掉作惡多端的敖丙的龍筋等塑造哪吒形象時面臨的倫理困境,側重於表現哪吒叛逆外表下柔軟善良的一面,更能被今天的觀眾所認同。
在《魔童鬧海》中,經歷過天劫咒考驗的哪吒變得更加成熟,其行為動機不再是對“天道”這種抽象概念的反抗,而是為了守護家人朋友。影片前半部分,為了取得玉液瓊漿,幫好友敖丙重塑受損的肉身,哪吒開啟了一段“很不哪吒”的旅程:去崑崙山參加升仙考試。此時的哪吒,已經默默地肩負起對父母和好友的責任。一路上,哪吒一反常態,多次流露出自我否定的情緒,告別母親時表示“我不是魔丸就好了”,在打鬥前反復詢問申正道“我這相貌還有救嗎”,在逃避與兄長的會面後下決心“不再讓家人操心,要堂堂正正地活下去”。顯然,哪吒已經從一個不顧世人眼光的“魔童”,變成了一個重視親情,在乎周圍人看法的“普通人”。這種角色性格的調整初看上去似乎削弱了哪吒精神的純粹性,但實際上卻讓哪吒變得親近鮮活起來,併為其後續的行為提供了更加令人信服的動機。影片後半部分,陳塘關被毀,尋不到父母的哪吒陷入極度憤懣中,卻沒有全然失去理智,咬牙完成了升仙測試,哪怕“下次見面,是敵非友”,仍堅持履行對好友敖丙的承諾。龍宮決戰時,哪吒徹底化身為一道復仇的火焰,為家人而戰。當母親被天元鼎煉化得奄奄一息,哪吒發出了“我沒用,我也想成為你們的驕傲”的吶喊,並在母親逝去的悲痛中,完成了最後的覺醒。
被感情驅動的角色不止哪吒一人。《魔童鬧海》對敖光、敖丙父子以及申公豹家族的描寫都著重刻畫親人間的期待、關愛和理解。對後輩成才的希冀、對兄長事業的崇拜、對家人安危的關切、對子女選擇的尊重,這些情感線索中暗藏著當代社會的普遍現實,讓觀眾從角色身上看到自己及家庭的影子,從而産生共情。
特效規模、技術難度大幅提升
三維動畫長片是集中展現計算機圖形技術的藝術形式,炫目的視覺特效,向來是這類影視作品的重要賣點。然而,數字特效營造的視覺奇觀是把雙刃劍,既可以是突破想像力邊界的助推器,也可能是消解敘事深度的絆腳石。歷時五年打造的《魔童鬧海》在特效鏡頭的時長規模、技術難度等方面,相較第一部擁有了質的飛躍。令人欣喜的是,其影像中視效奇觀,既未反客為主地削弱故事內核的表達,亦未浮于表面地成為影像畫面的裝點,而是恰到好處地嵌入敘事,達成了視聽與審美的共振。
《魔童鬧海》為多個重要角色設計了雙重形象,並通過複雜的特效為其注入獨特的性格魅力。這種設計為角色賦予了更強的藝術表現力。頑童形象的哪吒可愛呆萌,涅槃重生的哪吒氣宇軒昂,烈火淬煉而出的英姿少年形象足見其覺醒成長;煉獄守護者敖光威嚴滄桑,變身人形後俊朗慈祥,無形之水幻化而成的偉岸父親形象更顯其舐犢深情;道貌岸然的無量仙翁矮小圓潤,卸掉偽裝後醜陋暴戾,膨脹變異、纏滿枝條的怪物形象足見其邪惡癲狂。在影片五花八門的打鬥場面中,一舉一動、一招一式拳拳到肉,在看似法術充盈的故事背景下,反而特別注重對“力”的視覺呈現。海妖們躍出虛空時,其身後無數鎖鏈牽制的阻力通過繁複的動力學模擬表現出來;巨樹上的捕妖隊和定海神針上的妖族交戰時,對抗力的傳導通過海量粒子的衝撞和上下擴散的光波得以凸顯;哪吒突破穿心咒的束縛時,燃燒、碎裂、流體的複合特效讓觀眾真切感受到身體內外那種極致的撕扯力。
除了人物動作形象的精心設計,《魔童鬧海》打造了視覺層次豐富的場景奇觀。影片融合我國傳統審美元素,創設富麗堂皇的玉虛宮、巍峨滄桑的龍王殿等敘事場景。眾多場景奇觀的有機切換,讓觀眾體會到“遊戲闖關”般的新奇感與“地圖解鎖”式的滿足感。影片還通過大規模特效將單一靜態場景巧妙轉換為複雜動態時空的設計:運動軌跡酷炫的裂空爪,輕鬆在陳塘關和海底煉獄之間構築起時空之橋,讓故事伊始便進入大軍壓境的小高潮;形態變化多樣的天元鼎,在不斷開闔的過程中反復切割敘事時空,有機調度角色分組,流暢助推故事演進。這些特效設計,既是故事文本串接的敘事法寶,更是影片展現“時空魔術”的精彩道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片中大放異彩
經過歷史大浪淘沙而始終保持蓬勃生命力的經典,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對經典的創造性改編是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路徑。近年來,中國動畫電影深耕傳統文化經典,從《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到《姜子牙》《長安三萬里》《魔童鬧海》,用國際化水準講述本土化的故事,並不斷探索用動畫媒介特有的影像可塑性進行趣味化的轉譯,讓凝聚在集體記憶中的文化符號以既古樸醇厚,又年輕靈動的方式閃耀于銀幕之上,成了眾多動畫電影共同的創新追求。
正所謂“重要的不是故事講述的年代,而是講述故事的年代”。《魔童鬧海》在尊重經典的前提下融入富有現代性審美精神的敘事內核,並通過別具匠心的審美視野與高能炫酷的特效呈現,打破了以往根據哪吒人物形象改編的影視作品固有的敘事語態,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敘事格調。正是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現代意識的活力共同成就了《魔童鬧海》的創新影像力,這也給我們帶來啟示,對於文化經典的現代性影像演繹,既需要不落窠臼的創新突破,更需要恰到好處的分寸掂量,既需要謹小慎微的細節打磨,更需要霽月光風的審美情懷。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重視動畫電影獨特的創作規律。作為具有夢幻感、想像力與超越性等特質的視覺表現形態,動畫往往以充滿激情且獨特的影像闡釋大千世界,折射百態人生。與真人實拍電影相比,動畫提供了更多元的假定性與更豐富的可能性,能憑空造出一個完整的擬像世界。這種看似不受約束的邏輯反而對創作團隊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意味著所有的細節都必須經得起推敲,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決定整個項目的成敗。動畫電影還是一個技術密集、勞動密集、回報週期長的創作領域,不僅需要完善成熟的工業體系與之配套,更需要充滿熱情且意志堅定的動畫人執著前行。
“哪吒”的勝利是動畫和影視行業的勝利,“他”重塑了市場對優秀視聽內容的標準。一個月前大家還在為電影票房低迷而擔憂,如今《魔童鬧海》的市場成功證明,觀眾從未拋棄電影,他們只是不願意為粗製濫造之作買單。拍出有深度、有技術,符合當代觀眾審美標準,激發人們文化自信的作品,始終是創作的正道。“哪吒”的勝利也是文化話語權的勝利。曾經,西方打造了漫威、哈利·波特等IP,其故事、價值觀乃至審美影響了幾代人。而如今,“哪吒”站在世界舞臺,證明中國故事的超凡魅力以及中國人講好故事的創作能力。相信《魔童鬧海》將成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以此為新起點,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多優秀作品的到來。
(作者:李翔,係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