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演出 > 正文
以傳統文化IP賦能歌劇藝術
2025-03-20 09:34:38來源:文匯報編輯:劉欣

新古典國風歌劇《夢華錄》的服裝舞美概念圖。 (上海歌劇院供圖)

  作為第40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唯一一台原創歌劇,由上海歌劇院打造的新古典國風歌劇《夢華錄》今春就要迎來首演。眼下,該劇已經進入了最後合成階段。“如何通過傳統文化IP賦能歌劇藝術?如何讓劇目在守住藝術本體價值的同時,又能構建可持續的商業生態?”作為院團的管理者,上海歌劇院黨委書記趙蕾不曾停止深入思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的聲音鏗鏘有力。“我們要努力以戰略思維整合藝術創作、品牌運營與商業轉化,找到不同要素之間的動態平衡點。”

  提升IP可信度,解碼宋韻美學的文化基因——這是歌劇《夢華錄》在創排中的主旨。這一創新性的嘗試聽起來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卻涉及繁複的細節和紮實的考據。趙蕾説:“在音樂創作上,主創從宋詞、元曲中汲取靈感,為交響樂增添古風韻味。而在舞美設計、服裝造型等方面,我們更是下足了功夫,力求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現宋代文化的獨特魅力。”歌劇通過提煉同名劇集《夢華錄》中的核心文化符號——宋代美學中點茶、花鈿粧造、市井百工等,以及古籍中的記載內容,將它們轉化為視覺圖譜,為服裝、舞美提供考據支撐。

  《夢華錄》説的是宋朝故事,歌劇又是一種可能會讓不少人産生距離感的藝術,如何將傳統文化IP轉化為可體驗、可消費、可傳播的現代文化産品?趙蕾想得很多,力求突破。比如通過中國古典民樂與西洋交響樂的融合,再加上“宋詞”式的歌詞演繹,在敘事上嘗試現代化轉譯,將傳統市井故事重構為“宋代女子創業圖鑒”。

  如果説《夢華錄》的創排,見證了上海歌劇院“春耕”時的熱鬧場景,那麼接下來“前方大波來襲”的國際合作與藝術交流,又將譜成一首首“夏耘”“秋收”的互鑒進行曲。今年7月,原創舞劇《白蛇》將赴美巡演。同月,上海歌劇院將聯合上海大劇院、德國拜羅伊特音樂節,獻演歌劇《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今年上半年,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將執棒上海歌劇院,在同一場音樂會中呈現奧地利作曲家馬勒和中國作曲家陸在易的作品,體現中西文化的對話。下半年,復排歌劇《法爾斯塔夫》計劃上演,半舞臺版歌劇《女人心》擬參演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密密麻麻的行程列表,是這支國有文藝院團要讓中國聲音、中國故事被更多人聽見與看見的決心。

  為促進文旅商體展深度整合,上海歌劇院積極拓展合作領域。“我們計劃將演齣劇目票務上架至攜程網的門票玩樂板塊,依託攜程平臺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廣泛的市場覆蓋,通過精準推薦和多樣化的行銷推廣活動,突破地域限制,吸引本地觀眾及外地遊客的關注並促成購票。”趙蕾透露,為了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吸引外國遊客來滬觀賞演出,歌劇院還計劃逐步將演出票務上架至攜程網的海外板塊,旨在將優質演出推向全球舞臺。

  美好的歌聲還能以怎樣的方式,融入城市的風景、融入人們的生活?去年國慶前夕,上海歌劇院與徐匯區文化和旅遊局聯合策劃的紅色主題線路“國歌誕生之旅”貫穿美麗的衡復風貌區,梧桐掩映下的斑駁光影不僅帶給人們浪漫的體驗,更訴説著一段《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故事。“今年,我們將繼續探索這條文旅之路,和上海市婦聯一起定制‘CITY WALK·紅色經典之聲’,探索更多新鮮的城市體驗。”(記者 姜方)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