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焦點 > 正文
媒介融合背景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播
2025-03-21 11:03:14來源:中國文化報編輯:劉欣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和數字媒體的迅猛發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界線日益模糊,逐漸形成互聯互通、多元共生的媒體生態系統,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了良好機遇。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豐富多彩且極具特色的傳統文化遺産。從古老的詩詞歌賦到精美的手工藝品,從傳統的節日慶典到獨特的民俗風情,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不僅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也為全人類貢獻了文明資源。基於此,應順應媒介融合發展趨勢,充分發揮其多元性、交互性、沉浸式等優勢,破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某些內容表現形式不活、傳播效能不佳等問題,從而使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産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主體創新:多元共融,激發參與熱情

  媒介融合背景下,傳播主體正經歷著從單一到多元、從封閉到開放的巨大轉變。傳統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主要依靠政府、文化機構和傳統媒體等固定主體,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社交媒體的普及,文化傳播主體愈加多元,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講述者和傳播者。

  基於此,應構建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文化傳播生態系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播。一方面,政府和相關文化機構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主導力量,應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資源建設等方式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供保障。具體而言,可以設立專項資金扶持相關藝術項目,舉辦國際文化交流節等大型活動,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積極推動文化遺産數字化工程,使古老的藝術形式得以保存並得到新的詮釋。另一方面,民間組織和大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中的力量也不容忽視。如今,隨著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的興起,越來越多非遺傳承人、國風愛好者投身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播工作,借助自媒體平臺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在此背景下,各地可聯合自媒體平臺發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話題,吸引更多“草根力量”加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隊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注入更多新鮮血液。比如,抖音曾發起“一見愛上傳統文化”“抖音非遺計劃”“京劇BGM”挑戰,旨在吸引更多民間力量加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隊伍,打造全民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樣態。與此同時,“李子柒”“九月”“朱鐵雄”等非遺博主也以短視頻為媒介,架構起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讓更多人能夠了解非遺、欣賞非遺、傳播非遺。

  內容創新:古今交融,煥發文化新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播並非簡單的複製粘貼,而是要在尊重原貌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唯有如此,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活起來”。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需要準確把握其價值內涵,以符合現代審美的表達方式創造出新的文化作品,從而讓傳統文化遺産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

  一方面,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打造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符號,不僅能夠以鮮明的文化標識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還能融入當代創意元素,形成古典與現代並存的文化符號,使受眾在欣賞這類作品時,既能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能體會到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從而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得到廣泛傳播與深刻認同。另一方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創新,應在保留原有文化精髓的基礎上,結合年輕人喜歡的表達方式進行現代化解讀和再創作,引發年輕一代群體的文化認同和情感認同。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應注重捕捉當前流行的審美趨勢,用故事化、網感化的表達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比如,國産動畫《雄獅少年》從廣東嶺南地區醒獅文化切入,講述平凡少年熱血逆襲的故事,並運用動畫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賦予舞獅、武術等傳統內容以新的活力。

  形式創新:虛實結合,打造沉浸體驗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元宇宙等數字科技日新月異,數字文化産業蓬勃發展,有力推動媒體深度融合,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播發生格局性變化。在此背景下,應依託不斷發展的融媒體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使其歷久彌新。

  一方面,依託融媒體技術,利用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現代媒介元素,突破傳統傳播手段的空間局限,可視化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受眾能夠更加容易地感知、理解和參與其中。比如,湖南開發的《關公戰長沙》和《尋楚記》等可視化體驗産品,融合圖片、視頻、文字、動畫等多媒體元素,彰顯出湖湘文化的獨特魅力。無論是三國時期的英雄傳奇,還是古老的楚國文明,都被生動再現,使觀眾能夠直觀感受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歷史風貌。另一方面,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積極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全息投影等數字技術使用戶獲得沉浸式體驗,令觀眾不僅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場景、傳統節日或古老儀式,還能與文化元素進行互動,如在虛擬環境中參與古代市集的熱鬧活動,或是親手“操作”傳統的手工藝品製作過程等,進一步加深受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比如,《敦煌超宇宙》數字藝術展是由EDCC藝雲數字藝術中心攜手敦煌畫院共同打造的一項創新展覽,其從年輕一代的視角出發,結合最新的數字技術,為參觀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使得古老的敦煌石窟藝術從靜態的歷史遺跡轉變成動態且觸手可及的文化景觀,引領觀眾穿梭于千年古韻與現代幻想的宇宙之境。

  渠道創新:整合平臺,構建傳播矩陣

  在媒介融合的大趨勢下,整合多種傳播平臺,構建起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傳播矩陣,可以有效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效果、拓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覆蓋面。因此,應強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協同合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向世界傳播。

  一方面,傳統媒體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過程中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利用電視、廣播等大眾傳媒擁有廣泛受眾基礎的優勢,策劃專題節目或系列報道,深入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點和背後的故事。比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欄目,通過明星演繹文物前世今生的方式,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的目光,在提升公眾保護文物意識的同時,也宣傳了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新媒體平臺的崛起為文化傳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社交媒介憑藉其強大的社交屬性和即時互動功能,已經成為年輕人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因此,應著力構建微信、微博、抖音等網絡傳播矩陣,定期推送高品質的內容,如圖文並茂的文章、短視頻等,吸引粉絲關注並參與討論。比如,廣西日報充分利用廣西雲客戶端和廣西日報的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開設“廣西三月三”專欄,並利用多平臺、多渠道推送系列報道、活動內容等,使“廣西三月三”內容得到廣泛傳播。

  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傳播契機與創新動力。借助新媒體平臺和技術手段的不斷革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得以跨越時空界限,更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活力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未來,隨著融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譜寫出更加輝煌的文化篇章,彰顯其永恒的生命力與獨特的文化價值。

  (作者梁馨允 單位:四川文理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