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焦點 > 正文
微短劇:從“流量風口”邁向“價值高地”
2025-04-07 09:55:51來源:中國文化報編輯:劉欣

  《錦衣巷》

  《三星堆:未來啟示錄》

  《家裏家外》

  《重回永樂大典》

  《舞動敦煌》

  近日,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簡稱“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辦。大會聚光燈下,微短劇以其蓬勃的産業勢能成為最受矚目的焦點。大會期間,來自相關主管部門、平臺、製作方、學界等領域的代表匯聚一堂,圍繞微短劇産業升級、跨界融合與生態共建等話題展開探討,為微短劇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跨界融合

  催生多元應用場景

  近幾年來,微短劇市場呈現爆髮式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到504.4億元,用戶規模突破6億,成為內容消費的“新賽道”。在“短平快”的表像之下,微短劇的跨界融合趨勢愈發明顯,正從單一的內容消費賽道逐漸延伸為賦能實體經濟、文化傳播的綜合性內容載體。今年1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實施“微短劇+”行動計劃,促進微短劇在更大範圍賦能千行百業。隨著這一計劃的深入,微短劇從業者期待,該行業能夠與更多行業深度融合、碰撞,解鎖出更多創新可能。

  大會上,“視聽賦能,短劇強農”鄉村微短劇創作活動啟動。該活動將組織開展拍攝微短劇,記錄鄉村生活當中的美好瞬間,展現鄉村振興新貌。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寧啟文介紹,該中心提出了“鄉村微短劇融合融媒大力量計劃”,通過“微短劇+文旅”“微短劇+非遺”“微短劇+鄉村振興”等形式,以期打造一個全新的鄉村文化傳播平臺。該中心日前推出的《念哥餐廳》網絡微短劇,上線播出後迅速火爆出圈。“從社會價值來看,鄉村微短劇異軍突起,已成為微短劇領域中的一片藍海。”寧啟文説。

  除了鄉村題材,微短劇在文旅融合、科學普及等方面也展現出巨大潛力。陜文投藝達影視總經理賈軼群建議,成功的微短劇既要展現地方文化特色,又要具備全國視野,通過情感共鳴擴大傳播效果。紅果短劇總編輯樂力則以近期推出的四川方言劇《家裏家外》為例,認為體現當地文化亮點的精品微短劇正在實現社會效益與商業價值的雙贏。

  記者了解到,目前紅果短劇已與國家圖書館、中國航天局、法制出版社等機構展開闔作,圍繞文旅、普法、科普等主題開發內容。“精品化是微短劇發展的核心方向,需兼顧真善美的選題、豎屏美學呈現及專業製作水準,探索‘微短劇+’的多元生態,推動産業升級。”樂力説。

  在微短劇創作領域,隨著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參與其中,科普類微短劇如何平衡知識含量與藝術表達之間的關係,成為其能否持續吸引觀眾、在競爭激烈的內容市場中脫穎而出並真正發揮科普價值的關鍵。中科數創影視中心總監鄭銘認為,在創作科普微短劇時,應採用類型化敘事手法,將知識傳遞融入故事情節,避免生硬説教。“一些前沿科技以及嚴肅科學知識可能並不能在短時間內向大眾介紹清楚,但是微短劇對於科普行業來説是非常好的補充,兩者可以相輔相成。”鄭銘説。

  全鏈共生

  推動微短劇産業升級

  從劇本創作、拍攝製作,到平臺分發、IP衍生開發,再到跨文旅、遊戲等領域的融合聯動,微短劇正加速邁向全鏈共生的成熟生態。

  北京好有本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鄭安迪分享了微短劇行業對上下游産業的賦能作用。“微短劇的快速發展為影視行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同時也推動了豎屏拍攝基地等下游製作端的供給完善。”鄭安迪認為,微短劇行業的市場增速和創作需求將促使更多專業人才和資源投入這一領域,進一步提升微短劇行業的整體品質。

  在遊戲和影視領域深耕多年的完美世界,目前在技術革新的驅動下,也積極佈局微短劇行業。完美世界高級副總裁、影視負責人曾映雪表示,微短劇已成為公司精品多元戰略的重要支點。通過IP聯動開發、優質製作資源投入等方式,該公司正著力打通産業鏈各環節,推動微短劇從現象級風口向可持續賽道轉型。

  先進技術也在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百度百家號內容運營負責人于軻分享了AI(人工智能)在經典IP現代化改編中的應用,依託人工智能技術優勢,平臺能夠快速解構IP核心元素,並結合現代場景進行創新演繹。于軻表示,內容與科技的結合,將推動微短劇從追求流量轉向內容創新。

  商業變現層面,巨量引擎內容行銷負責人金文樂探討了微短劇的商業變現潛力。他認為,品牌方對微短劇的投放需求正在發生變化,從單純的流量獲取轉向更深入的內容合作和整合行銷。金文樂認為,微短劇作為一種新興的流量藍海,為品牌方提供了更多的商業變現方式和合作機會。

  微短劇産業已進入精耕期,這是業界人士的一致共識。未來,在數據驅動下進行IP打造,並與AI等先進技術結合,是行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將構建出更加繁榮的內容新生態。

  精品化與創新

  行業發展關鍵詞

  隨著一系列行業政策的出臺和落地,微短劇行業高品質發展方向愈加明晰:精品化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芒果TV大芒計劃工作室負責人周裘強調了精品微短劇的重要性。他認為,無論是市場型還是口碑型內容,只要創作者能夠回歸到老老實實搞創作、堅持長期主義,就可以實現市場和口碑的雙效統一。

  “精品化是影視行業升級蝶變的必由之路,微短劇創作應取長補短、推陳出新。一方面要避免千篇一律的同質化,另一方面也要努力營造健康有序的創作生態。”抖音集團副總裁、總編輯張輔評説。

  隨著微短劇行業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影視人和青年從業者正積極投身這一新興領域。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程檣從人才培養角度提出建議,呼籲高校建立“大傳播”思維,打破傳統教學壁壘,培養學生掌握豎屏美學、快節奏敘事等新型技能。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楊乘虎則認為,微短劇用戶與長劇用戶並非割裂群體,微短劇創作應當立足生活場景,通過細膩的情感表達和精準的社會觀察,以小切口呈現時代主題,實現熱度與價值的有機銜接。製片人馬小虎強調,微短劇需挖掘人性共鳴。他提出的精品化三大路徑——貼近現實題材、深化精神內核、升級製作標準,與當前行業轉型升級方向不謀而合。

  從跨界融合的生態構建,到全鏈協同的産業升級;從藝術教育的創新探索,到商業變現的多元路徑;從傳統影視人的躬身入局,到新生代創作者的破圈突圍……本次大會業界人士圍繞影響微短劇行業未來發展的多個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中國傳媒大學視聽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暉認為:“微短劇的未來,既需要‘快’,以搶佔先機,更需要‘慢’,以沉澱價值。”在與會者看來,在政策引導、行業協作與創新驅動的合力下,微短劇正從“流量風口”邁向“價值高地”,成為連接千行百業、傳遞文化價值的重要載體。 (記者  于  帆 圖片來自出品方)

  〔數據來源:《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  製圖:張海寧〕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