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電視劇 > 正文
主打“雙女主探案+社會派推理”的《盲點》 能否突破懸疑劇創作“盲點”?
2025-05-09 11:40:3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劉欣

  日前,24集刑偵懸疑劇《盲點》在愛奇藝開播,該劇以“雙女主+硬核推理”的創新模式引發關注。

  《盲點》由關碩製作,趙凱執導和編劇,呂曉霖、王禛、王放主演,講述女刑警安穎與女法醫冷文琦聯手揭開多起非自然死亡案件真相的故事。

  網劇《盲點》海報

  與傳統刑偵劇不同,《盲點》以女性職業視角為核心,既展現刑警與法醫的專業協作,又深度刻畫她們的困境——安穎在查案與育兒間的掙扎、冷文琦為哥哥沉冤的執念,均突破功能性角色標簽。更關鍵的是,冷文琦的哥哥冷文宇作為醫學天才,其死亡真相貫穿全劇,形成“案中案”嵌套結構,增強戲劇張力。製片人關碩表示,雙女主“亦敵亦友”的關係設計,旨在通過複雜利益糾葛提升敘事深度。

  劇集採用“快節奏+強懸念”策略,平均每兩集完結一個案件,每集埋設至少3個懸念點。編劇耗時三個月深入基層采風,確保案件邏輯與人物動機的真實性。關碩強調,社會派推理的核心是“讓觀眾追問‘為什麼殺人’而非‘誰是兇手’”。關碩指出,24集體量需兼顧單元案件新穎性與主線懸疑連貫性,“糖葫蘆式”結構要求觀眾“帶著前因看後果”,對編劇邏輯把控力提出極高挑戰。同時,導演趙凱採用電影級鏡頭語言,如安穎出場時冷庫車的長鏡頭、兇手視角的主觀鏡頭和呈現人物心理的變焦鏡頭,增強懸疑氛圍同時又提供多重角色信息。

  網劇《盲點》劇照

  2025年懸疑劇市場呈現“短劇集成主流、社會派崛起、地域敘事革新”三大趨勢。據愛奇藝數據,一季度懸疑劇播放量佔比達35%,但同質化問題嚴重。《盲點》通過“單元案件+主線懸疑”結構,在24集(單集30分鐘)內完成高密度敘事,避免注水。關碩坦言,短劇集化並非簡單壓縮時長,而是提升單集信息量,“700分鐘是懸疑劇的黃金長度”。當前市場面臨原創劇本匱乏等難題。2024年懸疑劇備案中,改編IP佔比超60%,原創項目常因邏輯漏洞遭質疑。《盲點》劇本歷經8輪修改,內部曾因單一案件動機合理性爭論三天,最終回歸真實案例解決。在地域敘事上,《盲點》虛構“藍港市”,通過陰雨天氣、老舊街巷等符號營造壓抑氛圍。導演團隊在廣東三線城市實景拍攝三個月,利用自然光與後期調色強化“潮濕陰鬱”的視覺風格,為類型劇注入地域新鮮感。

  關碩在闡述創作理念時強調,《盲點》的核心是“以真實為骨,以人性為魂”。劇中雙女主的情感線不僅是戲劇點綴,更是角色動機的關鍵——安穎的“單親媽媽”身份成為查案軟肋,冷文琦的兄妹情推動其對真相的執著。

  對於市場前景,關碩認為懸疑劇需探索“類型融合”與“價值觀引領”。他指出:“懸疑劇不應只是智力遊戲,更應是時代的鏡子。當觀眾在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類型劇才有真正的生命力。《盲點》希望通過更普世的人性探討,觸及更廣泛的觀眾群體來提倡正向的價值觀引導。”

  關碩表示:“好的懸疑劇要讓觀眾在緊張刺激中感受到人性的溫度。”《盲點》能否以創新姿態突破類型劇創作盲點,或將成為2025年懸疑賽道的關鍵風向標。

  (圖片由製作方提供)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