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演出 > 正文
紅色經典《智取威虎山》拉開第十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終評大幕
2025-05-09 10:18:53來源:文匯報編輯:劉欣

  8日晚,《智取威虎山》亮相上海大劇院,拉開第十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終評大幕。 家樂攝

  “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當上海京劇院余派老生藍天唱響《智取威虎山》的經典段落,觀眾席內迸發出熱烈的掌聲與叫好聲,響徹上海大劇院。昨晚,第十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首場終評劇目《智取威虎山》精彩亮相,藍天鮮活再現楊子榮的光輝形象,一眾實力派演員臺上“痛飲慶功酒”,也醉了台下觀眾,共寫戲劇盛事美好春秋。

  “年初開始就已經進入‘衝梅’狀態。”演出前接受採訪時藍天對記者表示,“最近除了背詞就是保養嗓子,只為在舞臺上呈現最好的狀態。”鉚足勁頭奔赴梅花之約的又何止是藍天。隨著梅花獎大幕拉開,連日來陜西人藝、河北梆子劇院的演員們也陸續抵達上海,這座城市也將迎接戲劇“梅花”的競相綻放。

  久違與大樂隊合演,震撼呈現軍民魚水情

  作為上海京劇院第六代楊子榮,藍天的《智取威虎山》得到過“初代楊子榮”童祥苓的親授。2010年參演青春版《智取威虎山》後,藍天正式向前輩請教。《智取威虎山》主人公楊子榮唱念做打俱佳,基本功、毯子功、把子功樣樣出色。當時童祥苓叮囑藍天:“打牢傳統戲的基礎,這是《智取威虎山》的主心骨。唱好傳統戲,你自然會舉一反三。”藍天與童祥苓身形、嗓音條件並不相似,童祥苓不要求藍天一味模倣,而是念好傳統戲的四聲調值,學會自己變化,避免嗓子疲勞。

  一部《智取威虎山》,童祥苓融入了余派、馬派、麒派的演唱和身段精華。要完美演繹一部作品,技術與情感缺一不可。藍天至今難忘,童祥苓對於年輕人動情的引導:“上海解放的時候,當我推開窗戶,看到解放軍躺在馬路上睡覺休息,沒有打擾到老百姓,我知道這個解放軍的形象我找到了。藍天,你們這一代演員能夠演解放軍,是莫大的榮幸。”如今,每每演出《智取威虎山》,藍天總是一次又一次被火紅歲月裏的軍民魚水情感染。

  《智取威虎山》是藍天5歲時學京劇接觸的第一部戲,時至如今,他已經演出該劇超過100場。演員之間的配合早已天衣無縫,“在後臺,誰給我摘帽子,誰給我穿靴子,都一步步計算好”。然而,不放鬆、保持興奮,熟戲生演是整個劇組給自己定的目標。為了帶來最飽滿的呈現,昨晚的演出邀請上海愛樂樂團擔任伴奏。導演朱偉剛透露,《智取威虎山》1990年復排採用大樂隊,此後的演出一直是小樂隊和伴奏結合,“現場大樂隊是此次演出的亮點,這也讓劇組上下很興奮,希望帶給戲迷特別的感受”。

  與幾十人的交響樂隊合作,也給演員帶來新挑戰。上月起,上京與上海愛樂開始了密集的磨合。藍天發現,管樂的音樂往往會延後那麼一些些,需要演員精準地切入,“觀眾對這部戲太熟悉了,任何小失誤都騙不了他們的耳朵”。

  今年正值上海京劇院成立70週年,上海京劇院院長張帆表示,《智取威虎山》是流淌在上海血脈中的紅色經典。“藍天的演唱字正腔圓,表演情感充沛,正處於扮演楊子榮的舞臺黃金期。”張帆説。為了藍天此次“衝梅”,劇院從幾個月前就開始謀劃,派出院內的精兵強將,做足準備。由於上京常在天蟾逸夫舞臺演出,為了適應上海大劇院的舞臺尺寸,劇院還特地重新製作舞臺場景,讓觀眾擁有舒適的視覺體驗。

  浸入角色,青年演員期待美夢成真

  “從人物塑造到戲曲呈現,都是非常大的挑戰。”參與本屆梅花獎終評的陜西人藝演員劉李優優昨天下午在上海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表示。因為話劇《主角》,劉李優優真切感受到了戲曲表演的魅力與不易。為了飾演好《主角》中的秦腔名伶“憶秦娥”,2019年她從戲曲最基礎的身段開始學起。繁重的訓練並沒有打倒話劇演員,反而讓劉李優優對中國傳統藝術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如今進劇場看秦腔戲已是她的日常。《主角》演出中,劉李優優三個小時不下臺,全情投入進憶秦娥近半個世紀的人生沉浮,仿佛與角色完全勾連在一起。

  帶著《打神告廟》《竇娥冤·法場》《孟姜女·尋夫》三齣摺子戲,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演員孫娜帶著滿滿的期待來到上海。孫娜是年輕的“資深藝人”,從她學藝算起,迄今已過去25個春秋,主演了20余部劇目。她也不斷從京劇、崑曲中汲取營養,豐富河北梆子的表演。不同命運、不同性格、不同演繹,三折戲各有風采——《打神告廟》偏做功戲,《竇娥冤·法場》偏唱功戲,《孟姜女·尋夫》則是兩者的結合。孫娜期待,在上海這座戲曲大碼頭,全方位展現河北梆子的高亢激越與盪氣迴腸。

  在上海,梅花不僅飄香在劇場,也將戲劇的魅力帶給更多人。昨天,《主角》主創團隊與上海中小學的藝術教師展開了一場關於“戲劇與成長”的對話。“戲劇是跟語文數學一樣的必修課,它能塑造完整的人性,彌補家庭、社會給人帶來的缺失。”陜西人藝副院長李俊強現場拆解戲劇與教育的關係:導演胡宗琪以國畫式留白重構戲劇空間,“戲曲的虛與實,對應著教育中情感與認知的平衡”。“陜西娃學秦腔、上海囡練滬劇,都是在角色裏找文化根脈。”陜西人藝院長李宣以劉李優優為例——這位西安市鐵一中學戲劇社的首任社長,從校園舞臺走到參評梅花獎,“這證明戲劇教育不只是培養演員,而是要喚醒文化基因”。(記者 王筱麗 實習生 張瑋)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