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至11日,藏風兒童劇《高原上的黑眼睛》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幽默動人的故事情節,奔放激情的藏族歌舞,陌生可愛的高原動物,幽遠空靈的音樂……該劇以濃郁的民族風情深深打動了在場的大小觀眾。
《高原上的黑眼睛》劇照 北京兒童藝術劇院供圖 攝影:趙若辰
兒童劇《高原上的黑眼睛》由北京演藝集團、北京青海玉樹指揮部出品,中共玉樹州委宣傳部聯合出品,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製作演出,以青海玉樹隆寶灘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為故事背景,講述了北京男孩夏天在三江源邂逅了玉樹少年扎西等小夥伴們,從相遇相識到相伴相惜,最終收穫了一段真摯友誼的故事。
“自去年首演以來,《高原上的黑眼睛》已上演5輪。” 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寧説,去年10月,劇組奔赴青海西寧,為2000多名來自玉樹的中小學師生呈現了這部貼近他們生活的作品,而無論孩子還是成年人,大家都收穫了心靈的凈化和深思,“《高原上的黑眼睛》描繪的不僅是自然與成長,作為北京演藝集團‘文化援建三部曲’之一,它也展現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文化沁潤人心的力量。”
《高原上的黑眼睛》劇照 北京兒童藝術劇院供圖 攝影:趙若辰
在這輪演出前,《高原上的黑眼睛》繼續修改提升。“我們進一步打磨了劇情節奏,讓故事發展更加緊湊流暢,增強情節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同時也優化了舞美設計,讓舞臺呈現的三江源更有真實感。”導演王炳燃介紹道。在燈光、影像等多種手法的塑造下,雪山、青草、河流三大視覺核心形象貫穿全劇,瑪尼石墻、酥油燈等藏族元素巧妙融入,構建起簡潔詩化的藏地空間。在表現旱獺、野牦牛、白唇鹿、赤麻鴨、斑頭雁等高原動物時,劇組靈活運用巨型偶、布袋偶、手持偶等偶戲手段,結合誇張童趣的表演,這些“角色”從首演開始便很受小朋友青睞。
北京兒藝院長王東表示,看到觀眾們在觀劇後對“三江源”這片寶藏之地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都把這個地方列入了自己的旅行計劃,這是《高原上的黑眼睛》這部作品帶給大家最好的禮物,“通過一個溫暖的故事,讓孩子認識三江源、愛上三江源,進而走進三江源,了解這裡世世代代生活的人們,這正是北京兒藝作為來自北京的一張文化名片,承載文化傳播使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