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製作、北京歌劇舞劇院製作演出、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支持,改編自作家陳彥茅盾文學獎同名小説的舞劇《主角》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
“我非常感動,舞劇《主角》對小説進行提煉之後,摒棄了形而下的故事線鋪陳,更加追求形而上的精神內核。”首演當晚,原著作者陳彥回想著首次登上舞蹈舞臺的“憶秦娥”,發出深深的感慨,“舞劇把更多空間留給時代背景,讓我看到個體命運在時代洪流裏的抗爭!”
舞劇《主角》以秦腔名伶憶秦娥從牧羊女到 “秦腔皇后” 的四十年人生為主線,展開個體命運與時代浪潮的交織碰撞,舞者以剛柔並濟、細膩豐富的肢體語言演繹出憶秦娥從青澀懵懂到成熟蛻變的人生歷程與境遇,鄉野戲臺、茶館紅綢、高臺鏡面、騰空戲服等極具衝擊力的舞臺視覺,將文學經典轉化為可觸可感的舞臺敘事,引發觀眾深思與共鳴。
《主角》小説原著78萬字,改編為舞劇,總編導王玫沒有打“安全牌”選擇線性敘事,而是以憶秦娥的人生切片為角度,構建出“被迫學戲”“打磨成角”“感情糾葛”“輿論裹挾”等篇章結構,為觀眾展現“主角”形象的複雜與多元。
舞臺上,極簡的布景和講究的細節勾勒出憶秦娥的成長故事和時代的印記。練功房斑駁的磚墻,映襯著憶秦娥苦苦練功的身影;原木桌椅在追光下描摹出茶館的煙火氣,寓意經濟大潮滾滾而來;四方畫框圈起男女舞者,也圈起憶秦娥與第一任丈夫的婚姻,丈夫的轉身離場則意味著破鏡不再重圓。
作為一部以陜西為背景、秦腔為元素的作品,《主角》中也蘊含獨特的地域屬性。秦腔名伶兼顧戲曲與舞蹈之美,音樂上既有秦腔風格,也有“陜派”説唱,還有極具現代元素的搖滾風,穿插于憶秦娥生命的不同時間段。
據悉,作為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舞蹈演出季的開幕大戲,舞劇《主角》將於5月9日—11日在北京演出結束後,于5月16日—5月17日擔綱“第四屆長三角城市戲劇節”的開幕大戲,在黃浦文化中心·大上海劇場開啟巡演首站。(北京演藝集團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