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焦點 > 正文
讓創作“慢下來”“靜下來”​ 以2024年舞蹈創作為例
2025-05-20 09:57:15來源:中國文化報編輯:劉欣

  未來,不應為了流量而盲目求快,應堅持守正創新,在擁抱變革的同時堅守藝術本質,讓創作“慢下來”,讓心態“靜下來”,回歸創作本心、深耕人文內涵,實現從“流量繁榮”向“品質繁榮”的躍升。

  對舞蹈創作問題的研究與探討是2024年舞蹈界的熱點理論話題。在2024全國舞劇創作交流會、“守正創新再出發——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 探索舞蹈藝術高品質發展研討會”、“荷花獎”古典舞研討會上,聚焦舞劇熱,讓創作“慢下來”“靜下來”的冷思考成為共識。

  第一是製作專業化與創作。縱觀2024年舞劇創作,不難發現各地投創舞劇的意願比較高,作為地方文化傳承創新的活態載體,一部好的舞劇確實可以帶動演藝、旅遊、文創等多領域協同發展,成為區域形象傳播的視覺符號。為了保證品質,各地政府和院團通常會集合地方相關文化領域的專家、知名主創團隊、知名舞者協作創新。這類項目的目標設定往往比較高。

  項目目標決定了這類創作于現實中必然存在多重限制,包括命題、週期、人選等。比如在主創人選方面,文化內涵足、藝術綜合素養高、技術複合型的高級編導人才緊缺,而當下舞劇創作需求多、創作團隊少,本身就存在産能不足的問題。人少、活兒多,時間緊、任務重,加上創作人才與機制自身的短板……都是現實問題。

  舞劇是一門綜合程度很高的舞臺藝術樣式,為更好完成相關項目,可以參考電影創作,完善製作人制度。製作人是行家、通才,要求具備較高綜合修養,雖不必直接參與藝術創作的具體環節,但他們對作品的整體藝術風格和創作方向有重要的引導、監督作用,負責舞劇的項目統籌、資源整合、藝術創作品質把控以及市場運作等環節。

  目前大部分製作人都是由出品人或編導兼顧,隨機又隨性。完善製作人制度,以專業人員統籌把控項目,以科學體系規範創作流程,有利於讓創作“慢下來”打磨細節、“靜下來”沉澱思考,産出更多優質內容。

  第二是批評與創作。加強舞蹈批評的聲音在2024年更為浩蕩,批評主體與審美判斷更加多元。比如針對某一部作品的評論,院團院線的宣發行為、項目論證環節的專家護航、出品方邀約的研討會等,更多的是褒揚和鼓勵;但在各類自媒體上,評論區林林總總的觀後感、觀劇體驗,反映著觀眾看舞劇意願、偏好與需求的不盡相同,有的唯題材論,有的要看審美在不在線、主演有沒有我的菜、能挖掘的話題多不多……五花八門。穿梭于各類評論區或許不難發現舞劇同其他舞臺劇共享著部分觀眾,如今的舞臺藝術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粉絲文化的影響,好評的理由千奇百怪,有吃題材的、吃技術的、吃玩梗的、吃陣容的,更有純純吃視覺的“美即正義”。

  一些專家對舞劇整體現狀或問題進行判斷時,認為不少作品是靠科技與狠活、金錢與慾望“堆砌”出來的,過度追求視覺效果和IP流量,一方面形式很炫、技術很牛、製作水準很高,另一方面故事拉垮、情節迷惑、主題虛浮,徒有其“表”,不見其“裏”,對“形式”大於“內容”、“內容”浮于“內核”的認知是清醒的;但具體到某個作品、某個單位、某位藝術家則是話説一半兒,甚至是“預製”話術。

  批評主體的多元與價值取向的多元交織共生,造成批評一定的混亂或失語。對此,批評者要堅守本心,積極構建健康的批評生態,以更好推動創作。

  第三是創新與創作。近年來舞劇藝術在創新之路上闊步前行,在內容創作層面,積極探尋突破文學文本傳統敘事模式的方法,致力於構建更具劇場性的敘事體系;在表現形式上,媒介融合創新成果斐然,舞蹈舞臺藝術呈現出一幅技術變革與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多元畫卷。

  在舞蹈與技術深度融合的過程中,有幾個關鍵問題不容忽視。首先,技術應用要以服務舞蹈藝術為宗旨,切不可本末倒置。複雜炫目的技術特效不應淩駕於舞者的肢體表達與情感傾訴之上,舞蹈動作始終應是舞臺的核心要素,技術僅作為輔助手段,用以營造獨特氛圍、拓寬表現維度。其次,技術與舞蹈風格的適配性極為重要。不同舞種和舞蹈風格皆蘊含獨特的文化底蘊與表現特質,在融合技術時,創作者需深度鑽研舞蹈自身特性,精準挑選與之契合的技術方案。必如,古典舞與現代科技結合時,必須確保技術運用不會損害古典舞獨有的韻味與典雅氣質。此外,鋻於技術迭代日新月異,舞蹈創作者與從業者需持續提升自身對新技術的認知與運用能力,保持學習熱情,緊跟時代節奏,以免因技術滯後而阻礙舞蹈創新發展。

  未來,不應為了流量而盲目求快,應堅持守正創新,在擁抱變革的同時堅守藝術本質,讓創作“慢下來”,讓心態“靜下來”,回歸創作本心、深耕人文內涵,實現從“流量繁榮”向“品質繁榮”的躍升。(張  萍)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