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資助項目,香港西九文化區、香港話劇團聯合製作的粵語音樂劇《大狀王》將於11日至20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該劇以清代“狀王”方唐鏡的墮落與救贖為核心,包含粵劇、搖滾、嘻哈等29種音樂風格,並探索融合古典與現代的“東方寫意”舞臺美學。
7月6日,《大狀王》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主創主演見面會。作曲及音樂總監高世章、香港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兼導演方俊傑、香港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兼方唐鏡飾演者劉守正,攜雙組演員鄭君熾、丁彤欣、梁仲恒、袁浩楊、陳書昕全陣容亮相。當天,主辦方還宣佈鋻於音樂劇《大狀王》北京站10場演出中兩場售罄,余票銷售呈飆升態勢,將加演7月19日14:00場次,演出票將於7月8日15時全網開售。
音樂劇《大狀王》主創、主演合影 攝影:王曉溪
香港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兼導演方俊傑介紹,《大狀王》故事圍繞清朝末年著名狀師方唐鏡展開,他因利欲熏心導致無辜者喪命,被迫與冤魂阿細合作翻案以完成自我救贖。
方俊傑説,角色塑造上,他要求演員通過音樂和戲文理解角色層次;舞美設計上,懸月、公堂鼓、旋轉平臺構築留白空間——橫置平臺是棺材、山巒更是冥河渡船,公堂鼓既是冤屈象徵也是方唐鏡的心魔投射。
“音樂隨角色一同成長,這是音樂劇的靈魂。”該劇音樂總監高世章説,劇中29種曲風皆為角色服務,如主人公的童年主題本是純真兒歌,卻因命運扭曲成陰暗旋律,同時劇中音樂既承南音傳統,又具國際元素,彰顯香港文化多元。
《大狀王》主演劉守正 攝影:王曉溪
演員方面,此輪演出《大狀王》將有兩組卡司亮相,飾演方唐鏡多年的原版卡司劉守正説,“方唐鏡的複雜轉變源於阿細與阿細心上人秀秀的存在,喚起了他內心的掙扎與覺醒。”他嘗試詮釋這個角色如何從“壞人”逐步蛻變為“好人”的過程,“真正成為一個好人,尤其是下定決心去做一個好人,遠比想像中更加艱難且深刻。”新一組卡司中飾演方唐鏡的演員梁仲恒也談及,劇中方唐鏡的鋒利來自一種年少得志後的自我神化,而非單純的“反派臉譜”,他也不會把方唐鏡塑造成單純的反派。
談到該劇以粵語方言為表現形式,能不能被北方觀眾接受,主創與主演們都不擔心,他們相信劇目本身的實力。不久前該劇在上海的巡演,也是靠口碑發酵贏得了觀眾的認可。
《大壯王》劇照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及香港話劇團供圖(夏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