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原創音樂劇中口碑極佳的粵語音樂劇《大狀王》即將首次亮相北京,7月11日至20日,該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
《大狀王》由西九文化區委約創作、西九文化區及香港話劇團聯合製作,是2025第二屆天橋國際音樂劇展演重磅劇目。該劇以清代廣東“狀王”方唐鏡與厲鬼阿細攜手翻案為主線,講述了一段墮落與救贖的故事。該劇自2022年在香港正式首演至今,在全國各戲劇/音樂劇頒獎典禮上獲獎無數,此番來京登臺,更是讓觀眾充滿期待。
《大狀王》的音樂融匯了粵劇、搖滾、嘻哈、梵音等多種風格。該劇作曲及音樂總監高世章説,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生命,他不是按照特定風格去創作音樂,音樂的風格需要根據角色在劇中的變化來調整確定。
作為來自香港的音樂劇,《大狀王》帶有廣東音樂的元素,粵劇、老港片中的配樂以及當地童謠都成為高世章的靈感泉源,內地觀眾相對熟悉的廣東童謠“月光光,照地堂”也在劇中出現。與此同時,劇中還有不少搖滾樂的成分,“這個曲風的出現是因為角色情感已經到達這個程度。”高世章説。
舞臺表現方面,《大狀王》導演方俊傑以中國山水畫的“東方寫意”美學為創作追求。劇中的懸月、鳴冤鼓、旋轉平臺皆非寫實再現,而是構建出留白空間。“舞美不僅是視覺呈現,更是敘事的一部分。”方俊傑説,如何在有限時空中精確計算轉臺的運行節奏,讓關鍵情節悄然提前,用畫面承載情緒,用運動説出故事,這是他所著力思考與反復打磨的核心所在。
此番在京上演,《大狀王》將有兩組卡司亮相。飾演方唐鏡多年的原版卡司劉守正説,“方唐鏡的複雜轉變源於阿細與阿細心上人秀秀的存在,喚起了他內心的掙扎與覺醒。”他嘗試詮釋這個角色如何從“壞人”逐步蛻變為“好人”的過程,“真正成為一個好人,尤其是下定決心去做一個好人,遠比想像中更加艱難且深刻。”新一組卡司中飾演方唐鏡的演員梁仲恒也談及,劇中方唐鏡的鋒利來自一種年少得志後的自我神化,而非單純的“反派臉譜”,他也不會把方唐鏡塑造成單純的反派。
談到該劇以粵語方言為表現形式,能不能被北方觀眾接受,主創與主演們都不擔心,他們相信劇目的實力。不久前,該劇在上海的巡演,也是靠口碑發酵贏得了觀眾認可。目前,該劇在北京的10場演出已有兩場門票售罄。(記者 韓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