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劇照 資料圖片
動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改編自2023年引發熱議的動畫短片《中國奇譚之小妖怪的夏天》。影片同樣以《西遊記》為母本,拓展了短片中的人物和情節,在西天取經的背景下講述了一段頗具寓言意味的奇妙旅程。
《西遊記》是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故事,歷經小説、影視、動畫和遊戲改編形成的“西遊宇宙”,更為當代文藝創作提供了巨大的想像空間。近年來,改編的重心逐漸轉向折射當代社會經驗和職場生活的“取經之旅”。如小説《太白金星有點煩》、影視劇《大王別慌張》,主人公都從唐僧師徒變為了其他角色,情節上也對原先“八十一難”的關卡進行重構。《浪浪山小妖怪》正是這一潮流中突出的一部,影片不但將主角的位置留給原先“戲份”很少的配角,還讓他們搶在唐僧師徒之前踏上取經之路。
由小豬妖等組成的倣冒取經團隊,在被迫離開浪浪山後,開始了誤打誤撞的歷程。與《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中的江流兒一樣,他們先是從説書人那裏聽説了唐僧師徒長什麼樣,再模倣他們的形象和行動。在公雞畫師繪製的畫像中,觀眾能夠輕易辨認出歷代影視、動畫改編中的唐僧師徒形象。這一巧妙設定,一方面喚醒了觀眾對西遊改編經典的記憶,另一方面意在説明“取經人”隨著時代不斷變化。小豬妖們在眾多畫像中選擇了最為奇特的抽象簡筆畫,寓意著全新的故事開始了。
為了把西遊故事講到觀眾心坎裏,影片為主角們安排了現實感很強的人生經歷。他們籍籍無名,也沒有高超技藝傍身,然而,當這群小人物踏上西行之路後,卻在接連不斷的事件中領會了取經的真正含義。從和尚贈予他們袈裟,到騙過雙狗洞大王,再到幫助北張村戰勝老鼠精並獲得“降妖除魔”認證,4個小妖怪在一系列弄假成真的行動中,逐漸在“人生境界”上接近了他們假扮的對象。
影片最耐人尋味的部分是小雷音寺段落,假的取經隊伍遇上假西天,在身份錯位的交鋒與相互揭穿後,小妖怪們不得不面對真實的自己。當不再能借用唐僧師徒之名,他們需要決定,是否以真面目繼續取經之路。面對黃眉大王的惡行,小妖怪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成功救出被擄走的童男童女。正是在這場實力懸殊的鬥爭中,小妖怪們不再是簡單地模倣齊天大聖的外表,而是以行動與選擇詮釋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精神。
通過這一情節,影片重新定義了“取經”。它不再是宿命式的任務、只有天賦異稟的人才能追尋,而是每個普通人都可以踏上的道路、都可以實現的轉變。如同遊戲《黑神話:悟空》中玩家領受的“天命人”身份,“取經人”不再是唐僧師徒的專屬稱謂。小妖怪們展現了這樣一種可能性:不論身處怎樣艱難的困境,都可以“活成我喜歡的樣子”。他們的疑惑、掙扎、失敗與新生,成為西遊故事新的入口,能夠引發觀眾的共情與共鳴。
在這個意義上,《浪浪山小妖怪》不是簡單的改編,而是為經典故事賦予了新的生命力。
(作者:王 昕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