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焦點 > 正文
微短劇如何將“爆火”延續為“長青”
2025-08-21 10:55:58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劉欣

  null

  微短劇《執筆》《閃婚老伴是豪門》《飛揚的青春》《逃出大英博物館》劇照

  微短劇的藝術性也不該是某種嫁接的藝術性,而應該從微短劇的本有特徵中孕育而成。

  文化産業新增長點

  微短劇這一新興的文藝形態自2023年下半年起實現爆髮式增長,到2024年市場規模超過500億元,用戶規模達到6.62億人。微短劇出海亦頗見成效,2024年微短劇海外營收超過18億美元。微短劇的出海模式也完成了從作品出海到模式出海的升級,即微短劇成為文化産業新的增長點。

  相比于傳統長劇集,微短劇是在下沉市場中獲得自己的生態位的。微短劇以快節奏的敘事、直白簡單的快感模式填補碎片化的休閒時間,追求快捷的情感共鳴與即時的慾望滿足,這是微短劇的立身之基;微短劇與其説是變短的長劇集,不如説是視頻化的網絡文學。依託于高度成熟的網絡文學類型化敘事套路,微短劇可以在極短的創作週期內,將不同社會群體的情感與慾望轉換成故事,如外賣員可以在送餐間隙看《首富千金偏愛送外賣》,中老年受眾則可以看到《五十歲保姆嫁豪門》,這些作品相比于長劇集,無疑粗糙、淺陋,卻可以把人們基於直接生活經驗的情感與欲求快速轉化為文藝敘事,吸引多樣的受眾群體,這是微短劇的活力之源;微短劇誕生於平臺流量經濟高度發達的當代中國社會,因而微短劇的爆火始於“投流模式”,也即通過大規模、多渠道的廣告引流,招徠觀眾,這是微短劇賺得第一桶金的初始動力。

  一言以蔽之,微短劇是面向下沉市場的流量驅動的類型敘事,微短劇的生命力來源於此,微短劇的弊端與亂象癥結在此,微短劇的治理與引導也應以此為依據和前提。

  發展中的問題與亂象

  在微短劇的發展過程中,誕生了一些兼具口碑與流量的作品。例如,騰訊視頻平臺播出的橫屏短劇《執筆》,講述古代架空設定中的女主人公蘇雲綺不願接受命運安排,逆天改命、重寫人生的故事,作品採用網絡文學中經典的“穿書”設定,集“穿書文”爽點之大成,更兼製作精良,可以説是將長劇的“質感”與短劇的“爽感”集于一身,成為橫屏短劇中較早的“出圈”之作;豎屏短劇《閃婚老伴是豪門》,化用“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經典類型套路,講述中老年人的黃昏之戀,觸達中老年觀眾的情感世界,引領了“銀發灰姑娘”短劇熱潮,這一類型創新激活了中老年用戶的觀劇需求,也證明了他們的微短劇消費力;B站up主煎餅果仔呀和夏天妹妹聯合創作的微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講述一隻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化身少女,從大英博物館出逃,在一位來自中國的媒體工作者的幫助下,帶著厚厚一沓家書回歸故鄉的故事,小玉壺的可愛形象贏得了廣泛的喜愛,也引起大眾對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的普遍關切。

  在創作出一批出色作品的同時,微短劇行業存在的亂象亦是顯然的,不少作品製作粗糙,靠色情、暴力等擦邊內容吸引眼球,或者刻意誇大社會陰暗面與人性醜惡,乃至於歪曲歷史、落入歷史虛無主義的陷阱。究其根源,則在於“情緒”與“流量”這兩個關鍵詞。

  如前所説,微短劇是一種借用網絡文學成熟的類型套路,以最高效的方式滿足用戶情感與慾望需求的敘事類型。類型敘事本身就是一種慾望敘事,任何敘事類型可以産生和流行,都是因為它符合某類受眾群體的某種慾望訴求,例如穿越故事服務於受眾暫時脫離平淡庸常的日常生活、開啟另類冒險的慾望訴求。慾望與情緒密切相關,例如“逆襲打臉”這個長盛不衰的經典套路,為受眾在現實生活中遭受的種種難以反抗的現實壓抑提供了幻想性補償。無論不講理的上司、重男輕女的父母,還是無法跨越的階層壁壘,都可以在類型敘事中被“逆襲”的主人公狠狠“打臉”,受眾的情緒因而被調動起來並得到宣泄。那些跑贏流量市場的微短劇,通常都在情緒操控方面非常專業,喚起受眾強烈的情感共鳴,刺激觀眾的消費。

  恰當的情感共鳴是文藝作品關聯現實的重要方式,也是文藝作品的魅力所在,但如果這種對情緒的引導不加節制,就可能超出倫理道德的底線。例如,已被下架的《媽媽的生日》等便刻意誇大夫妻、婆媳矛盾,引導社會對立情緒,贏得了流量,失掉了底線;同樣已被下架的《黑蓮花上位手冊》則將“主角要慘”“復仇要徹底”的規則推向極端,女主人公對宮中妃嬪的報復已經超出了公正的限度,滑向純粹的以惡制惡,不利於文藝生態與社會風氣的良性發展。

  “流量為王”是微短劇行業亂象的另一根源。流量經濟是一種注意力經濟,其要義在於吸引用戶的注目、駐足、觀看、付費。在互聯網內容極端豐富的前提下,許多微短劇作品付出了高昂的投流成本,這些作品要想在流量經濟中盈利,就必須在數秒內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確保足夠高的投流回報率,於是一些高度獵奇、惡趣味的微短劇應運而生。例如,一部名為《麒麟送子天降喜福》的短劇就因“1胎生99子”的獵奇設置引發爭議而被下架。千姿百態的幻想設定,本應是網絡文學、電子遊戲、動畫、漫畫、微短劇等新大眾文藝門類的重要藝術特色,也是許多優秀的幻想文藝作品的創造力之所在,但在流量經濟的異化下,部分微短劇情節走向了純粹博人眼球的奇觀,不再服務於表達,甚至反而嚴重妨礙了表達。如果這樣的作品長期佔據市場,那麼微短劇的精品化便是空談。此外,“一本多拍”、侵權抄襲等現象的增多,本質上也是試圖以低成本博得高流量的投機行為,會極大降低行業創作者的原創積極性。

  微短劇行業必須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流量與品質、情緒宣泄與思想表達之間找到平衡,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站穩腳跟,實現長遠發展。

  良性發展需“因材施教”

  微短劇的突然爆火,也給微短劇的管理和引導提出了挑戰,傳統長視頻的管理辦法並不能完全適應微短劇的發展需求,佔據下沉市場生態位的微短劇也不應以與長視頻同等的標準來審核。可喜的是,有關部門並沒有採取“一刀切”的粗暴做法,而是看到了行業的發展前景,對微短劇的類型特性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寬容,在規範許可、備案流程的同時,實施分類分層審核制度,實現微短劇的差異化、精準化管理,以優化審核流程、提高審核效率;在審核標準上適當放寬,允許微短劇探索各類新題材、新內容,在確保導向正確、不碰底線的前提下,為微短劇這一新生藝術形態的發展留足空間。

  同時,有關部門也積極引導微短劇攜手千行百業,積極發掘“微短劇+”的基因優勢。“跟著微短劇去旅行”“跟著微短劇來學法”“微短劇裏看非遺”“跟著微短劇來科普”“跟著微短劇學經典”等一系列“微短劇+”創作計劃相繼啟動,截至2025年4月30日,已公佈9個批次共276部“微短劇+”創作計劃推薦劇目,例如,“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推薦劇目《飛揚的青春》有效帶動了取景地瑞安市曹村鎮的旅遊升溫。作品講述的是大學生回鄉創業,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而作品本身又實打實地帶動了曹村鎮的經濟發展,故事內外聯動,體現出微短劇的賦能潛力。

  但目前的微短劇精品化發展方向,仍存在一些潛在問題,例如,將精品化等同於長劇化,在精品微短劇創作中追求與長劇同等水準的服化道或鏡頭質感,而忽略了微短劇本身的劇本特色和短週期、低成本優勢,這只會讓微短劇成為長劇的劣化複製品,而無力探索出微短劇的獨特發展道路;由政府創作計劃支持的重點微短劇在表現一些時代題材時,易落入公式化、圖解思想的窠臼,失去微短劇中那股雖然粗糙但生機勃勃的鮮活能量。

  微短劇與網絡文學有著緊密的親緣關係,其發展或許也可以借鑒網絡文學的精品化道路。網絡文學的精品化依然是在商業化類型文學的框架中實現的,而非背離其受眾,向精英文學靠攏。網絡文學的作者與讀者在持續的創作、閱讀與密切的互動中共同成長,當財富、權力等基礎的慾望在網絡文學作品中得到充分滿足時,網絡文學整體的底線開始緩慢抬升,對於愛與自我實現的需求佔據上風,與此同時,思想性與藝術性逐漸從“以爽為主”的類型敘事中生長出來。同樣,微短劇的藝術性也不該是某種嫁接的藝術性,而應該從微短劇的本有特徵中孕育而成。這需要微短劇的創作者秉持創作初心,探索創作規律,需要平臺運營方堅持“雙效統一”,也需要文化管理者以堅定的信心和有智慧的動態管理,引導微短劇行業的長遠發展。

  (作者:王玉玊 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