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焦點 > 正文
別讓“快餐”沖淡了舞臺藝術的味道
2025-09-02 10:33:55來源:中國文化報編輯:劉欣

  當下,短視頻的興起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娛樂方式。手指輕輕一劃,無數個精心剪輯的片段撲面而來,帶來即時的視覺衝擊和情感滿足。這種高度碎片化、強視覺衝擊的“快餐式”文化消費模式,逐漸重塑著觀眾的審美習慣,卻也給舞臺藝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舞臺藝術的核心魅力在於其“現場性”和“延時共鳴”。一場話劇、一曲舞蹈、一段戲曲,依賴的是演員與觀眾在同一時空下的情感共振,是情節逐漸推進、情緒層層積累所帶來的深度體驗。它要求觀眾投入整塊時間、保持專注,願意與作品一同呼吸和思考。而這,恰與短視頻所培育的“即時滿足”“快速切換”的觀看習慣,形成鮮明對比。

  現實情況是,一些觀眾習慣於高頻強刺激的視覺片段,而對需要靜心品味的現場演出漸感不耐煩。他們期待每分鐘都“有爆點”,每處情節都“直奔主題”,否則便容易覺得索然無味。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舞臺創作者也開始盲目追隨這種“快節奏”。為讓觀眾“看得爽”、願意買票,他們開始刻意修改作品:一些作品中生硬加入網絡段子,不論是否與劇情契合;舞劇過度依靠燈光特效,卻疏于打磨動作編排;甚至傳統戲曲中也刪減經典唱段,只為“加快節奏”。這種迎合,看似聰明,實則削弱了舞臺藝術最珍貴的獨特魅力。

  舞臺藝術不該變成“只圖一時爽”的東西,它有自己不能被替代的價值。跟短視頻比,劇場裏的體驗是手機螢幕給不了的:演員真實地站在眼前,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表情,都直接觸動觀眾;現場的音樂、布景與氛圍,共同構建出富有感染力的情境。這種“共處一場”的真實感,是任何短視頻都無法比擬的。

  因此,在這個即時快感盛行的時代,舞臺藝術更應該堅守自己的陣地,既不盲目迎合,也不故步自封。

  一方面,舞臺藝術須堅守其“慢美學”的價值內核。它不是流水線産品,而是手工作業,講究的是匠心、沉澱與感染力。創作者需回歸紮實的劇本、精湛的表演和真誠的表達,而非被流量邏輯牽著鼻子走。同時,藝術機構也應主動開展觀眾培育,通過演前導賞、劇目導讀、演後談等形式,幫助觀眾建立正確的觀賞預期,理解“慢下來”才能“進得去”。

  另一方面,舞臺藝術也可以善用短視頻作為傳播工具,而非被其牽引創作。目前,許多院團已開始借助短視頻發佈預告片、幕後花絮、精彩選段,有效實現了演出預熱和觀眾引流。但需明確,短視頻是窗口,而非舞臺本身;是邀請函,而不是演出全部。最終的目標,始終是引導人們走出虛擬空間,走進實體劇場,獲得那一份完整的、不可複製的現場體驗。

  在追求速度與效率的時代,舞臺藝術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堅持。它提醒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仍有一些體驗無法倍速播放,仍有一些情感值得細細品味。給舞臺藝術一點時間,也給自己一點時間——坐下來好好看一場演出,慢慢品它的味道。(清  箏)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