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電影 > 正文
這個電影暑期檔很“燃”!“小人物”和好故事引領市場新突破
2025-09-02 10:29:32來源:新華網編輯:劉欣

  抗戰題材影片《南京照相館》票房突破28億元,二維動畫影片《浪浪山小妖怪》票房超13億元,高能動作片《捕風追影》上映不到兩周票房衝上7億元關口……

  2025年電影暑期檔收官,總票房119.66億元,觀影人次3.21億,豐富多元的影片供給收穫持續好評。從“照相館”的小郵差,到“浪浪山”的“草根”取經團,再到東極島上的普通漁民,這個暑期的電影話題很“燃”,業內人士分析,眾多“小人物”和好故事共同構築了這一超強暑期檔。

  8月9日,在雲南省蒙自市一電影院,觀眾在拍攝影片海報。新華社發(薛瑩瑩攝)

  “小人物”支撐起家國大愛

  8月下旬一個工作日的午後,上海市中心國泰電影院客流如織,已上映一個月有餘的《南京照相館》上座率依然很高。“暑期快結束了,我們是來二刷!”電影散場時,觀眾仍回味著片中場景,同時也從片尾彩蛋中,了解南京城今日的繁榮。

  《南京照相館》以一座照相館和一群“小人物”的遭遇為線索,通過郵差、照相館老闆等普通人的視角,展現戰爭留下的創傷和中國人民對和平的嚮往。《東極島》從中國漁民的無私救助出發,展現戰火下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阿赑”“阿蕩”等連姓氏都未提及的漁民主人公,帶領觀眾“上島”“入海”,身臨其境感知過往。

  來自燈塔專業版的分析認為,今年的電影暑期檔涵蓋了劇情、歷史、喜劇等多樣類型,而其中普遍的敘述共性就是擯棄宏大敘事,讓觀眾“看見”時代中具體的個體。《南京照相館》在票房和口碑上領跑,與影片獨特的題材角度和個性化人物塑造緊密相關,進而引發觀眾強烈共鳴。

  好故事和新技術雙向賦能

  不少網友誇讚今年電影暑期檔,是過去一段時間來“最會講故事”的一個暑期檔。《浪浪山小妖怪》《捕風追影》《長安的荔枝》《戲臺》等,都在故事創作上花了大力氣。“浪浪山”創造了大量具有想像力的“反差萌”橋段,“草根”取經團不安於庸俗的人生,出門前“豬媽媽”的嘮叨,與“話癆”“社恐”的小夥伴團結合作等。《捕風追影》發佈了多條短視頻,知名演員在現場切磋演技,推敲故事懸念設置。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會長劉海波認為,電影要獲得觀眾認可,關鍵還是要講好故事。他點讚《浪浪山小妖怪》中“小妖怪”在降妖除魔中找到了新的生命意義。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説:“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電影作品的品質至關重要,沒有好品質,就沒有好口碑和好票房。”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好故事也是擁抱新技術的産物。《浪浪山小妖怪》將國産二維動畫電影票房推上新高度,二維手繪動畫本身也從傳統純手工繪製向電腦繪製屏和繪製筆“進化”,技術迭代讓中華傳統文化在大銀幕上更加耀眼。《聊齋:蘭若寺》則呈現了多則動畫故事組合,不僅創新形式講好傳統故事,還巧妙展現了目前我國多種類型的動畫生産技術及其業務佈局。

  7月22日晚,影迷攜帶《浪浪山小妖怪》電影周邊産品在首映活動現場拍照。新華社記者 陳浩明 攝

  《F1:狂飆飛車》和《捕風追影》等視覺先行影片通過流暢的敘事節奏和震撼的視聽效果,讓觀眾與角色“縫合”,體現電影院觀影的獨特價值。

  影遊聯動“連結”戶外百業消費

  “電影+文旅”融合模式“跟著電影去旅遊”在暑期檔持續深化。《浪浪山小妖怪》中古寺等建築參考山西古建群落,帶動當地旅遊熱潮;《南京照相館》帶動南京文旅消費增長,拍攝地上海影視樂園推出“在片場看電影”和沉浸式體驗項目;各地文旅部門還推動“票根經濟”,憑電影票享受旅遊折扣或免門票優惠。

  來自山東的中學生吳梓晨説,自己一直以來最愛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動畫片,因此和媽媽一起來上海旅遊的“第一站”就選擇到上海電影博物館的上美影展區體驗互動項目。

  7月26日,觀眾在上海影視樂園大戲院看完《南京照相館》後前往上海影視樂園實景拍攝地參觀。新華社記者 張璟怡 攝

  暑期檔影片還通過“IP宇宙”構建、主創路演互動等方式,將觀影體驗從單一的視聽消費擴展為多維度的文化體驗及現場參與。IP全産業鏈運營成為行業新趨勢。

  據介紹,《浪浪山小妖怪》採取系統化開發策略,電影正式上映前,IP開發與産業衍生已全面鋪開,上映首日,僅上海聯和電影院線周邊的衍生品銷售額便突破700萬元。《羅小黑戰記2》以“單元劇+大電影”的開放式架構,不斷引入新角色和新故事線,片方還通過打造“萌係”形象衍生品矩陣,形成創作和行銷的良性循環。(張璟怡、許曉青)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