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焦點 > 正文
從暑期檔看中國電影新趨勢
2025-09-09 09:50:21來源:人民日報編輯:劉欣

  中國電影産業正逐步走向一個更加成熟的發展階段:市場不再單純依賴單個爆款,而是依靠多類型、多梯隊的影片矩陣實現持續熱度;創作上更關注平凡個體的真實情感,並善於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進行創新表達;同時,電影也在不斷拓展其産業邊界,與文旅等業態深度融合,創造更廣泛的價值

  2025年暑期檔後半程強勢發力,以119.66億元票房和3.21億觀影人次的成績收官,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8%和12.8%。這一穩健增長的成績單,折射出中國電影市場格局的深刻演變與新力量的全面崛起。

  創作品質在提升,內容供給更加多元。放眼整個暑期檔,100多部上映影片,涵蓋歷史、動畫、動作、科幻、喜劇、懸疑、戰爭、愛情等多元類型,滿足不同觀眾群體需求。票房最高的5部國産影片豆瓣評分均在7.5分以上,口碑與票房的正向循環標誌著中國電影市場正逐步擺脫“流量依賴”,以質取勝成為發展共識。

  《南京照相館》以獨特視角實現歷史題材的嶄新表達,成為暑期檔票房冠軍;《浪浪山小妖怪》憑藉精湛的二維動畫技藝,在三維主導的時代“圈粉”年輕觀眾;《捕風追影》則通過敘事創新,讓傳統警匪動作類型煥發新的生機。一些中小成本影片也取得出色成績:紀錄電影《山河為證》用真實影像還原了中國人民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戲臺》將經典話劇搬上大銀幕,寓言式的荒誕喜劇令觀眾笑中帶淚;《奇遇》通過“雙向穿越”的設定創新了喜劇表達。引進片方面,《侏羅紀世界:重生》與《F1:狂飆飛車》《碟中諜8:最終清算》等影片通過技術革新為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聽體驗,與優質國産片形成良性互補,共同推動票房大盤增長。

  國産電影敘事模式顯著轉變,更多從平民視角切入歷史和現實。幾部高口碑影片多選擇以細膩的微觀敘事刻畫普通人的情感與命運,頌揚個體面對困境時的堅守與抗爭,實現藝術表達與大眾情感的同頻共振。《南京照相館》聚焦南京大屠殺期間一家照相館內普通人的生死抉擇與守望相助,閃耀著極端環境下的人性光輝,也肯定了普通人同樣能夠成為歷史的守護者。《浪浪山小妖怪》以《西遊記》背景下的無名小妖為主角,通過詼諧的表達,映照出當代職場人的處境與情緒,引發廣泛共鳴。《長安的荔枝》透過唐代小吏李善德運送荔枝的曲折歷程,在悲喜劇中完成對歷史小人物的書寫。貼近生活、關注個體的敘事方式,成功構建了與當下觀眾尤其是年輕群體的情感連接,成為影片贏得市場與口碑的重要基礎。

  電影新力量還蘊蓄在行業拓展價值鏈的積極探索中。電影産業素有“以小博大”的優勢,票房經濟價值有限,卻具備強大的外溢效應,能夠像火車頭般帶動相關産業發展。衍生開發是電影業蓬勃壯大的關鍵,好萊塢正是憑藉對電影知識産權的深度挖掘,造就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産業,其約75%的收入來自票房之外的衍生産品,最大的電影公司迪士尼2024年全球衍生品銷售額高達620億美元。

  相比之下,中國電影總收入80%以上來自影院票房,衍生價值鏈開發仍處於初級階段。但讓人欣喜的是,許多暑期檔影片表現出長線開發知識産權的主動意識。例如《南京照相館》在拍攝時便計劃配套推出愛國主義實景教育課堂項目《南京城下》,將“守護關鍵膠捲、揭露歷史真相”的影片情節具象化為普通人能夠參與的沉浸式體驗;系列電影《羅小黑戰記2》則脫胎于2011年開始播出的網絡動畫片,10餘年來,“羅小黑”已通過兩部電影、40集動畫片、5本漫畫等構建起持續吸引粉絲的內容矩陣。正是基於“長期主義”的精品化開發,造就了《羅小黑戰記2》超越前作的成績。

  另一方面,在主管部門大力推動下,“跟著電影去旅遊”“跟著電影品美食”“跟著電影趕大集”等“電影+”的新消費形態也借助暑期檔電影的熱映而風靡,例如《浪浪山小妖怪》帶火了其10處山西取景地。這些探索表明,中國電影正在逐步跳出“票房依賴”的單一發展路徑,向著全産業鏈、長週期、多場景的方向延伸。

  2025年暑期檔表明,中國電影産業正逐步走向一個更加成熟的發展階段:市場不再單純依賴單個爆款,而是依靠多類型、多梯隊的影片矩陣實現持續熱度;創作上更關注平凡個體的真實情感,並善於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進行創新表達;同時,電影也在不斷拓展其産業邊界,與文旅等業態深度融合,創造更廣泛的價值。事實證明,觀眾並沒有離開電影,只是如今的觀眾越來越看重影片的真實口碑,衝動消費減少。因此,持續産出高品質、能引發共鳴的真誠之作,才是贏得觀眾的關鍵。

  展望未來,中國電影要以更自信的姿態鼓勵創新題材與多元表達,講述平凡個體的非凡故事,連接多元圈層的共鳴情感;要深化分線發行和精準行銷,鞏固惠民消費機制,進一步推動電影與文化、旅遊、科技等領域的融合發展。當電影不再局限于銀幕之上的光影藝術,而成為一種能夠深度映照現實、觸動情感、拉動消費的文化引擎,中國電影才能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才能真正實現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邁進。(彭 侃)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