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劇《許我耀眼》海報 資料圖片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許我耀眼》創下多個收視紀錄,甚至被業內人士譽為“長劇之光”。但細細品味其角色設置、情節延展和細節橋段,很多地方都與短劇異曲同工。甚至有人覺得這部電視劇之所以讓人“上癮”,就是因為借鑒了“短劇思維”。
“短劇思維”有什麼特點?
短劇角色的基本特徵是人設明確。短劇以豎屏為主要形式,受豎屏畫面限制,一般很難並列地呈現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狀態,觀眾無法在關係狀態中體會人物的微妙情感,只能從一個大特寫切換看另一個大特寫,因此每一個鏡頭都要盡可能符合角色設定。由此,人物的確定性要優於複雜性、特殊性,每當角色出現在鏡頭前時,都被要求能夠同時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外在言行交代清楚。
這種形式上的特徵也影響到了內容。某種意義上,短劇中的人物是不成長的,短劇不是為了讓觀眾去探尋人性的深度和生活的可能性,而是直給觀眾角色的人設,並且通過不變的人設去克服種種難關。長劇一般會反思性地呈現人設與“實質”的關係,由此體現人物的複雜性,而短劇則更願意在人設的既定範圍內展現複雜性,進而呈現一種確定的生活觀念能夠在現實中獲得的極限。
短劇情感的基本特徵是快意恩仇。短劇是互動消費時代的産物,海量的微短劇作品事先被放置在平臺上,讓觀眾以最方便的方式挑選,所以短劇必須不斷提供情緒價值。情緒價值的第一個因素是爽感,主人公通過某種機緣獲得隨心所欲的行動能力。第二個因素是不糾結的情感,這既是因為短劇太短,沒有足夠的空間,也是因為短劇要以最確定、最爽利的方式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黑白分明,殺伐果斷,不能讓觀眾“受虐”。
長劇要在情感糾結中塑造人物,因為感情需要慎重才真摯和深刻。此外,長劇的場景是“客廳”,供全家觀看,結尾大多是團圓與美滿;而短劇基本上是個人觀看,所以不行“恕道”,一些觀眾認為,行“恕道”會委屈自己,也會將觀眾帶回盤根錯節的生活之中。
短劇敘事的基本結構是“升級打怪”。一般短劇兩到三分鐘為一集,全劇共數十集到百餘集。幾乎每集都要有一定的高潮和反轉,數集構成一個情節小單元,以對觀眾形成持續的吸引力。在某種意義上,這種結構是以遊戲為基底的。主人公一個一個地打敗對手、攻克難關,同時獲得自身能力和地位的提升,在此過程中,不斷出現高潮和反轉。
長劇大多是由外而內,以外在的情節推動一個核心情感衝突的發展,由此去反映深層次的現實問題;短劇則更推崇在“外挂”輔助下的個人奮鬥,一次次喚起情緒性的懸念,並通過持續進階提供情緒價值的滿足。
毫無疑問,一部短劇不可能具備短劇的所有特徵,也很難只具備短劇的特徵。不過更重要的問題是,短劇並不僅僅是供人一笑的故事,其創作思維也在現實生活中影響著我們。此種影響很難簡單地判定好壞,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需要更為豐富的文藝生活去平衡它。所謂思維,如果單一,便不再有活力。(湯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