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焦點 > 正文
這5年,我們追過的那些劇
2025-10-31 09:47:2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劉欣

  null

  《山花爛漫時》劇照。

  null

  《小巷人家》劇照。

  null

  《繁花》英文版海報。

  null

  《藏海傳》劇照。

  本文配圖均為網絡圖片

  近年來,許多觀眾曾隨著《繁花》中寶總的命運波動而心潮起伏,也想去上海黃河路走走,嘗嘗汪小姐最愛的排骨年糕;不少人被《我的阿勒泰》中那片純凈的天地圈粉,把阿勒泰列入旅行清單;也有人沉浸在《慶餘年》的劇情裏,想與范閒一同飲酒放歌、吟詩抒懷。

  現象級作品不斷涌現並日益融入我們的生活,這背後,是廣電視聽行業過去5年的全面躍升。“十四五”期間,中國共生産1500多部電視劇、網劇,紀錄片總時長突破35萬小時,微短劇創作量達15萬部。這股強勁的內容生産力,正通過不斷升級的傳播體系觸達更廣的人群:廣電5G用戶突破3500萬,海外觀眾圈不斷擴容。

  精品迭出,屢屢“破圈”

  “觀看完電視劇《山花爛漫時》後,張桂梅校長為大山女孩們奔波操勞的事跡把我感動得多次流下眼淚。”一位95後觀眾在社交媒體上這樣寫道。這部講述張桂梅和華坪女高故事的電視劇,播出期間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80億次。

  優秀的作品內容豐富多樣。《繁花》用電影級的鏡頭語言,再現了20世紀90年代上海日新月異的發展圖景,勾勒出人們追逐夢想的蓬勃朝氣,甚至帶動了同款排骨年糕熱銷。《小巷人家》則將鏡頭聚焦時代變遷中的江南人家,一碗陽春面、一台老式縫紉機……喚醒不少觀眾的時代記憶。

  古裝題材也展現出多樣性。《藏海傳》充盈東方美學韻味,在海內外備受觀眾追捧;《白月梵星》的精良特效令不少觀眾津津樂道。

  一些爆款劇集還呈現出更廣泛的衍生效應。“北京到底有誰在啊?”《玫瑰的故事》中的這句臺詞成為網絡熱梗,相關短視頻二次創作播放量突破20億次。北京文旅部門順勢推出“玫瑰線”城市漫步路線,深受歡迎。一部講述雲南沙溪古鎮故事的微短劇上線後,當地民宿預訂量隨之增長;“廣電+體育”模式的創新實踐,讓“蘇超”聯賽這樣的地方賽事成功破圈,引發全民關注。

  經典老劇的生命力也依然強勁。2024年,由中國廣電主辦、北京歌華有線承辦的“重溫經典”頻道開播,迄今觀眾累計已突破3億人次,《西遊記》《紅樓夢》等老劇歷久彌新,長播不衰。

  多屏聯動,構建傳播新格局

  今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大會進行全程直播。除了傳統電視渠道,手機、地鐵螢幕、戶外大屏等也同步推送,實現全媒體覆蓋,觀看人次超過34億。“大屏觀看儀式盛況,小屏參與話題互動”已成為公眾參與國家敘事的新方式。

  技術的影響正日益深入。如今,人工智能技術已全面進入製作流程。有業內人士表示,AI能幫助創作者更專注于創意本身。例如,AI能夠自動識別採訪中的“情緒高點”,幫助剪輯師快速定位那些動人的淚點或精彩的笑點。

  廣電網絡體系的智慧化也在加速進行。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發展研究中心媒介研究所副所長張苗苗介紹,截至今年6月,全國有線電視用戶達2.06億,廣電5G用戶超過3545萬,今年底“有線+5G”融合網絡將全面成型,未來的電視不再僅僅是觀看節目的終端,更將成為辦理政務、在線診療、預訂門票的綜合服務平臺。

  今年還被行業定義為“超高清發展年”。目前已有9家衛視開播4K頻道,到今年底,愛奇藝、優酷、嗶哩嗶哩等6家視頻平臺的新增節目中,超高清內容佔比將超過40%。“從‘看得清’到‘看得真’,這不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審美體驗的提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電視技術研究所所長郭曉強説。

  視聽出海,從“走出去”到“走進去”

  近年來,中國拍攝的電視劇屢屢在非洲引發收視熱潮。2024年夏,在肯尼亞內羅畢,不少觀眾每週都會守在電視機前,等待《歡迎來到麥樂村》斯瓦希裏語版本播出。這部講述中國援非醫療隊故事的電視劇,使當地電視臺收視率大幅上漲。“他們做的,是英雄做的事。”有內羅畢市民如是表示。

  中國故事正在以更加多元的面貌走向世界。《我的阿勒泰》作為首部入圍法國戛納電視劇節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長劇,其充滿詩意的鏡頭語言讓海外觀眾驚嘆“中國的景色如此壯美”。

  日前,首檔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團隊共創的音樂綜藝節目《聲起地平線》錄製完成。節目由湖南廣電製作,圍繞中哈友誼以及哈薩克斯坦人文風情打造,湖南廣電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也是芒果綜藝IP國際共研機制從0到1的突破,希望借此探索出芒果原創內容全球落地新路徑。

  動畫作品出海也表現亮眼。《寶寶巴士》已覆蓋2.2億海外用戶,年播放量達390億次;《中國奇譚》則以獨特的東方美學引發廣泛關注。

  來自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數據顯示,5年來,中國視聽內容出口增長超過40%,觸達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走出去’到‘走進去’,我們分享的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情感體驗和價值觀念。”河南衛視總編室主任徐娜説。(苗春)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