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種方式説愛你》在七星景區“洞劇場”上演 遊擁軍 攝

《一個簡單的故事》在虞山公園“山劇場”上演。 遊擁軍 攝
“從愛丁堡到阿維尼翁,從歐洲戲劇之都到世界藝術殿堂,桂林藝術節的腳步正從中國山水邁向世界舞臺。”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在10月24日的2025桂林藝術節開幕式上這樣説。
當晚,希臘經典戲劇《俄耳甫斯與歐律狄刻》在廣西桂林七星景區“洞劇場”上演。該劇講述音樂家俄耳甫斯為救回亡妻歐律狄刻勇闖冥府,以動人琴聲打動冥王,獲准帶領妻子返回人間,卻因在最後關頭違背“不可回頭”禁令而永遠失去愛人的悲劇故事。
“演出利用七星景區內天然岩洞特有的空間結構和聲學效果,將冥府的神秘與人間的美好充分展現,既保留了古典戲劇的莊嚴與典雅,又融入了現代戲劇的表現手法。”劇目主創人員表示,以岩洞為演出現場,對劇組來説是一個新的挑戰。
“在‘洞劇場’看演出和普通劇場完全不一樣,加上國外劇目的情節和演員的表演與國內又有明顯不同,讓此次觀劇有了一種全新而獨特的體驗,非常棒。”觀眾童傑説。
據了解,《俄耳甫斯與歐律狄刻》是桂林藝術節推動中西文化交流、探索藝術與自然融合的重要嘗試。該劇和中央戲劇學院的話劇《莊周夢蝶》均獲得世界戲劇教育聯盟2025國際大學生戲劇展演最佳劇目獎。
世界戲劇教育聯盟戲劇邀請展是桂林藝術節戲劇板塊的重要內容。藝術節期間,來自中國、格魯吉亞、希臘、俄羅斯、美國、英國的6所戲劇院校師生,帶來了6場風格各異的演出。
10月25日,《莊周夢蝶》亮相廣西省立藝術館。該劇以莊子深邃的哲學思想為內核,巧妙重構了戰國末期漆園小吏莊周“試妻劈棺”的荒誕寓言,展開關於執念與逍遙、真實與虛幻的終極思辨,堪稱一部浸透中國哲學智慧的詩意劇作。
“劇中融合了很多非遺元素,如皮影、戲曲中的翎子和水旗等。希望借此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我們的古今智慧和態度。”導演葛袁亮介紹,該劇曾赴韓國、英國和日本等國展演,廣獲好評。“全劇只有5名演員,不僅演得好,情感表達也很到位,具有東方美學的獨特意境,非常喜歡這部劇。”觀眾李婷説。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是英語文學中最負盛名的詩篇之一,詮釋了愛情在人生中呈現的萬千形態。10月26日下午,《154種方式説愛你》在“洞劇場”上演,來自美國奧城大學戲劇學院的演員們演繹了愛情如何支配人生的故事。“在岩洞裏演出的感覺非常特別,此前從未有過。在了解了七星岩的歷史後,更覺得這是一種榮耀。”該劇導演克裏斯·庫斯説,演出團隊選取莎士比亞的部分十四行詩,將其編入肢體律動,借助演員的動作展現愛的不同形態和共性,讓觀眾感受到十四行詩的魅力。
虞山公園的“山劇場”是本屆藝術節精心打造的又一個特色演出場地,觀眾可在觀看戲劇表演的同時欣賞桂林獨特的自然山水,感受藝術與自然的融合。10月25日晚,由倫敦音樂與戲劇藝術學院團隊帶來的《工匠的仲夏夜之夢》亮相“山劇場”,該劇取材于莎士比亞的浪漫喜劇作品,糅合滑稽劇元素,給觀眾帶來了無儘快樂。演出中,演員與嶙峋山岩、自然環境共處,觀眾在天地間被劇情與風景雙重“包裹”,體驗感遠超傳統劇場。
“一邊演戲一邊感受自然奇觀,舞臺背後的山在燈光的襯托下令人驚嘆。在桂林戶外場地演出的體驗非常棒,演員們非常喜歡,整個演出效果非常好。”導演迪亞哥·佐薩亞告訴記者,桂林觀眾的熱情友好,讓他們度過了一個非常難忘且美好的夜晚。
“洞劇場”“山劇場”、象鼻山景區的“水劇場”、桂海晴嵐的“草劇場”……這些以自然山水為背景的劇場,是桂林藝術節得天獨厚的天然舞臺,給海內外的戲劇演出帶來嶄新的演繹方式,不僅激發了演員的創作靈感,也為觀眾提供了獨特的觀演體驗,吸引眾多國內外遊客慕名前來。
數據顯示,2024桂林藝術節舉辦當月接待遊客總數約2000萬人次,同比增長16%,其中入境遊客約10萬人次,同比增長約80%。馬來西亞、美國、德國、法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量增長明顯。一些國外戲迷專程趕來觀演,他們熱情參與劇目評論和互動,不同文明之間的藝術交流,進一步彰顯中國山水戲劇的國際新形象。“桂林藝術節讓世界重新認識桂林這張‘世界名片’,正逐步成為與‘世界級旅遊城市’相匹配的世界級、國際化的文化藝術品牌。”桂林藝術節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説。(記者 賓陽 通訊員 莫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