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新聞網訊(陳建和文/圖)7月22日,漳州木偶雕刻大師楊亞州收到遠在美國的侄女婿發來的1980年漳州木偶劇團赴美國演出的海報,以及刊登在美國國際性日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的一張時任漳州木偶劇團團長楊烽(楊勝次子)的表演照片。這份珍藏了38年的美國海報,再一次見證了漳州木偶曾經的輝煌。
漳州布袋木偶戲“源於晉,成型于唐宋,興于明”。新中國成立後,木偶戲表演藝術宗師楊勝對布袋木偶戲藝術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為木偶穿上彩褲,配龍頭靴,模擬京劇臺步,設計了木偶的走路動作,使表演更為逼真;把舞臺加寬至一丈六尺,木偶增高至一尺二寸,既增加表演的木偶數量,表現更為廣闊的藝術場面,也容納了更多的觀眾;改演員坐式操縱表演為立式操縱表演,解決了演員操縱木偶的間接傳遞表現難題,達到演員、木偶、角色三者感情和動作的一致,從而使漳州市木偶劇團成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專業木偶表演團體之一。
漳州市木偶劇團自1959年組建以來,先後17次進京獻藝,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外國元首演出,在國內外屢次獲獎。早在1960年,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二屆國際木偶與傀儡聯歡節上,由楊勝、陳南田主演的《大名府》《雷萬春打虎》榮獲一等表演金質獎章,為祖國贏得榮譽。此後,漳州木偶劇團先後出訪了亞、歐、美、大洋洲等四大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藝術交流演出,受到國外觀眾、專家、學者和新聞媒體高度評價。
2006年漳州布袋木偶戲和木偶頭雕刻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