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杭縣白砂鎮貧困戶傅富先脫貧致富記
閩西新聞網  2018-08-20 16:10:53

  記者 劉玉榮 通訊員 范啟椿

  原是債務纍纍的貧困戶,幾年間卻成了致富帶頭人。不但甩了“窮帽子”,還被評為“龍岩市旅遊示範戶”和“五好家庭”,日子越過越好。妻子被評為省級巾幗婦女優秀代表,他則被當選為村黨支部支委,當上了村裏的扶貧協理員。他的脫貧致富故事激勵了一大批貧困戶。他就是上杭縣白砂鎮大科村村民傅富先。

  不等不靠 特色養殖巧致富

  8月15日,記者與上杭縣白砂鎮分管扶貧工作的組織委員蔡洪昌一起來到傅富先的農場,只見一片碧波盪漾的池塘裏,一群鴨子歡快地拍打著翅膀,旁邊的草叢裏,農場主傅富先和妻子袁德英正在餵養跑山兔,他們的身影在農場裏來回穿梭,忙得不亦樂乎。看到蔡洪昌來了,傅富先趕忙過來彙報:“最近很多客戶到我這裡買家禽,半個月下來收入有5000多了。”

  傅富先曾服役于陸軍某部,六年的軍旅生涯鍛造了他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作風。退伍回家後,他打過工、做過小生意,小日子過得不錯。然而,2000年小女兒出生時因前置胎盤缺氧導致腦癱,夫妻倆四處借錢輾轉求醫,欠下了數十萬元的醫療債。然而,在困境面前,傅富先沒有氣餒,搶抓機遇、巧用政策、摸索路子,走出了一條不尋常的致富路。

  2012年,傅富先成為第一批參與激勵性扶貧項目的對象,白砂鎮政府免費提供了6隻種兔、16隻蛋雞,並幫助他申請了5萬元貼息貸款。他異常珍惜這難得的機會,整合山垅荒田,制定了生態養殖策略,並註冊富達家庭計生農場。

  為發展好家庭農場,他敢想敢拼,一面向銀行貸款搞基礎設施建設,一面積極參與“雨露培訓”,掌握“跑山兔”的養殖技術。“他一天到晚都在農場裏,琢磨怎麼養好兔子、搞好農場。”蔡洪昌每次到他的農場都忍不住感嘆傅富先的勤勞、鑽研。

  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傅富先成功摘了“貧困帽”。現在,他的農場有30多畝,“跑山兔”年出欄達3000多只,鴨子年出欄1000多只,另外還有蛋雞、鴿子、肉牛等,每年純收入5萬多元。

  拓展思路 “互聯網+”助發展

  前兩年,因價格衝擊,傅富先的農産品滯銷了。白砂鎮政府知道後,主動聯繫上杭縣新聞網製作微信連結,鎮幹部們廣泛轉發,很快點擊率破萬,2天內便銷售了2000多元。傅富先嘗到了甜頭,不等、不靠,主動融入市場,積極與微商平臺對接,探索“互聯網+”發展模式,瞬間打響“跑山兔”的品牌,客商們蜂擁而至,銷售難問題迎刃而解。

  “現在成品銷售根本不用愁,雞鴨都不用拿到市場上賣,客戶直接來農場訂購,養一批賣一批,根本沒有滯留。”傅富先自豪地説,因為品質上乘,他的農場打下了良好的口碑。“別人的兔子每斤18元不好賣,我的‘跑山兔’30元每斤,還被廈門等地的客戶追著要貨。”傅富先笑著説。

  在銷路打開後,他積極幫助其他貧困戶回購滯銷烏兔、雞鴨等産品,通過自己的渠道幫助銷售。同時,他還被鎮政府聘請為技術服務隊成員,針對貧困戶兔只的死亡問題,積極入戶排查整改。在他的努力下,今年該鎮貧困戶養兔死亡率下降了許多。

  在白砂鎮2018年第二屆“情牽貧困戶”嘉年華活動中,他作為脫貧致富代表現身説法,激勵鼓舞了一批貧困戶。

  “太感謝黨和政府了,不僅提供資金、項目和技術,還積極幫我的農場做宣傳推廣,解決了我的後顧之憂。”傅富先感激地説,“任何困難面前都不能氣餒,尤其是作為一名貧困戶,更要自食其力、自強不息。”

編輯:顏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