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福州打好藍天保衛戰 變“被動應對”為“主動預防”

2018-03-27 10:28:21|來源:福州新聞網|編輯:顏學輝|責編:孟慧

  【焦點圖】【移動版 輪播圖】【滾動新聞】福州打好藍天保衛戰 變“被動應對”為“主動預防”

  環保監察人員在福州三豐鞋業生産線檢查排氣設備。

  【成績單】

  為改善我市環境空氣品質,提高輕微污染天氣防範和應急處置能力,2016年12月底,我市制定出臺《福州市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2017年4月,制定出臺《福州市臭氧污染應對辦法(試行)》。兩套辦法的實施,使我市輕微污染天氣防範工作從“被動應對”變為“主動預防”。2017年全年,市、區兩級聯動的輕微污染天氣應急響應45次,臭氧污染應急響應18次。2017年度,福州空氣品質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前五。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文 鄭帥/攝 實習生 顏瀾萍

  上周,生態環境保護部發佈74個城市空氣品質狀況,今年1月~2月,福州“氣質”在74個城市中排名第二。亮眼的成績背後,《福州市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和《福州市臭氧污染應對辦法(試行)》功不可沒。

  定戰術:提前預判 分級響應

  早先,福州市就有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但那時我們只是單純的應對。”福州市提升環境空氣品質領導小組辦公室人員肖盛介紹,所謂的應對,就是根據實時監測數據來採取行動。實踐發現,這種應對具有滯後性,重污染天氣也不適合福州實際情況。

  福州環保人意識到,必須在污染天氣到來前,提前預判、儘早準備,減輕北方霧霾和靜穩天氣對我市空氣品質的影響。於是,市提升環境空氣品質領導小組辦公室2016年底制定《福州市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當AQI(空氣品質指數)小時均值達到60~150時,各區、各相關單位根據職責分工開展揚塵管控、燃煤控制、尾氣檢查等行動。啟動輕微污染天氣響應分3級,可提早2天對預判情況作出響應。

  “大氣污染防治具有季節性。”肖盛説,12月到來年4月的冬春季節是北方霧霾高發期,福州也難免受到“北霾南下”影響。這個時期的污染物“元兇”為PM2.5和PM10,因此,《福州市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中的措施多以降塵為目的。

  5月到11月,隨著氣溫升高,臭氧污染開始逐漸突出。對此,我市2017年4月出臺《福州市臭氧污染應對辦法(試行)》。“根據我市每日臭氧小時均值將響應等級分為兩級,並採取相應的響應措施。”肖盛介紹,此時主攻的是VOC(揮發性有機物)和NOx(氮氧化物),重點檢查企業生産、加油站裝卸油及機動車尾氣排放情況。

  強裝備:建立模型 “看破”霧霾

  要打贏藍天保衛戰,“前線裝備”要跟上。在福州,分散在各處的近60個空氣監測點位織密了大氣防護網。此外,我們還有福建省首座地市級環境大氣超級監測站,為大氣污染防治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礎數據支撐。

  在此基礎上,我市進一步完善空氣品質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專設預報室,成立預報小組,每天開展主城區城市空氣品質預報。預報室還加大技術投入,建立預警平臺,應用先進的數據模型。將採集到的大氣污染物和氣象相關指數導入,模型就宛如一個精密的“大腦”,計算出空氣品質發展趨勢曲線,綜合分析得出精確的預判結果。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預報室主任余華説:“此前的預判多靠經驗,如今是讓數據‘説話’。”

  “冬春季節福州PM2.5超標,多是都是受到週邊影響。”余華説,預報室根據風向、風速等氣象條件,可以計算出污染物到達福州的時間。同時,預報室還與市氣象局開展會商,預報未來3天福州市的空氣品質。

  而針對臭氧,預報小組則結合前1天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濃度、溫度、紫外線強度、濕度等因素,預測次日臭氧濃度。

  速出擊:條塊結合 上下聯動

  應對污染天氣,不能靠環保部門“單打獨鬥”,各區政府、市直有關部門已實現聯合作戰。

  2日上午,余華在做預報工作時發現,紹興、杭州一帶顆粒物濃度突然增加,預計夜間到第二天污染物將影響福州。得到預報消息後,肖盛通過預警平臺,拉響輕微污染天氣3級響應警鈴。市環保局、市建委、市城管委、市交警支隊等相關部門以及各區政府迅速行動,工地揚塵控制、道路保潔保濕、渣土運輸巡查等措施一個都不落下。其間,肖盛緊盯空氣品質數據變化,3日早上8點,將響應升為2級。灑水車作業加密,工業企業巡查加強……經過連續奮戰,5日上午8時,輕微污染天氣2級響應將至3級,10時許解除響應,懸在大家心中的石頭才落地。

  隨著天氣轉暖,臭氧防治工作也將進入高峰期。“去年臭氧污染應對辦法的實施效果顯著。”市環保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二大隊大隊長葉勝輝説。收到預警消息常常是早上八九點,他立即帶著隊員前往各個現場,檢查涉VOC和NOx的企業大氣污染物治理設施運行情況,落實錯峰生産。

  為了達到更好的減排效果,不少企業還主動為環保加碼。福建騰龍鞋業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我們投入100多萬元用於環保設備更新升級,改善車間排風環境。”公司相關負責人指著車間屋頂上裝著的10多個“煙囪”説,那就是用於廢氣處理的活性炭吸附凈化設備。

  如今,《福州市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和《福州市臭氧污染應對辦法(試行)》正在為我市2018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保駕護航。肖盛説,各區政府、各級部門在不斷磨合中,已經形成了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輕微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大氣污染防治和應急處置能力也得到提高。

  採訪手記

  創新,促藍天常駐

  環保工作需要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一年多的實踐證明,提前採取應急管控措施,在污染形成前就積極主動作為,是減輕大氣污染行之有效的辦法。

  應對措施有力,藍天方可常駐。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和臭氧污染應對辦法,是福州環保人在“護藍”行動中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空氣污染防治機制。福州的環保工作正在朝著科學化、精細化方向發展,福州藍天名片也將更響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