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至17日,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會前集中採訪活動在福州開展。圖為採訪團實地走訪位於長樂的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 新華網發(張楠 攝)
新華網福州4月18日電(劉豐 實習生 張楠)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將於4月22日至24日在福州舉行。16日至17日,峰會前集中採訪活動在福州開展,採訪團實地走訪了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政務雲、商務雲)、中國·福州物聯網開放實驗室、福建省環保廳等單位,實地了解“數字福建”建設成果和經驗。
“‘數字福建’是具有福建特色的省域信息化的探索與實踐。”福建省發改委黨組成員、省數字辦專職副主任陳榮輝如是説。近年來,福建深耕“數字福建”發展戰略,騰“雲”駕“物”,在數字政務、數字經濟、數字生態等領域打造了“福建樣板”。
數字政務 讓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在福建省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進出口貨物申報從4小時壓減到5—10分鐘,一般貨物貿易出口全流程從16天縮短到8天。這得益於該窗口在全國率先實現船舶運輸工具“一單四報”和檢商“兩證合一”信息共享和協同應用。
在福建,90%以上公共服務事項可在網上預審或受理,通過網上辦事大廳,企業和群眾在網上辦理事項平均耗時4.16天/件,像“網購”一樣方便快捷。
實現這些有一個共同的技術後盾——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這被稱為福建電子政務的“最強大腦”。
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政務雲)2017年4月投入運營,截至今年3月,已經為153個省直單位540多個項目提供了2561台虛擬伺服器及配套的網絡與信息安全服務,在全國率先實現省直部門數據中心物理整合和信息中心業務整合。
福建省經濟信息中心主任蔡榮富介紹,通過政務數據整合,中心匯聚了公安、工商、民政、人社等省直部門和各地市有關法人、自然人、信用、電子證照、傳感監測等3000多類15億多條數據,在“一照一碼、多證合一”、市場協同監管、精準社會救助、企業信用等領域共享利用成效顯著。
數字經濟 推動福建産業轉型升級
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政務雲)實現了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商務雲)則面向社會和企業服務,作為東南大數據産業園堅實的基礎,推動大數據産業的集聚和發展。
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商務雲)承載著福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國家東南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國家國土資源大數據應用中心、福建省超算中心(二期)、福建省大數據流通與交易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省級重點項目。
福建省數字福建雲計算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元榮介紹,到2018年底,落戶在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商務雲)的福建省超算中心(二期)將實現3000萬億次/秒的計算能力,將在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基因、生態環保、高端設備方面發揮其基礎性、戰略性關鍵作用,為國家級、省級重點項目落地提供高性能計算和海量數據處理能力,促進福建省科技創業和産業轉型升級。
在長樂,這些大數據項目正加速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動能,2017年,東南大數據産業園稅收總額便達18752萬元。而在位於馬尾的國內第四個國家級物聯網産業園,也逐漸集聚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物聯網企業。2017年4月,全國首家物聯網開放實驗室——中國·福州物聯網開放實驗室在馬尾揭牌。2018年1月,開放實驗室産品測試認證服務啟動商用,現已服務企業30余家。實驗室二期將在今年下半年啟動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孵化平臺,幫助企業突破技術瓶頸。預計未來五年內,實驗室將産生直接經濟效益3億元,拉動關聯産業收入230億元。
蔡榮富表示,“數字福建”建設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正是以這些數字福建産業園為載體,帶動福建省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VR、軟體開發和系統集成等新産業的快速發展。2017年,福建省數字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元,居全國第7位。
數字生態 為“清新福建”保駕護航
作為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數字福建”建設怎樣為“清新福建”保駕護航?為此,福建啟動了福建省生態雲(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項目建設。
記者在福建省環保廳看到,生態雲平臺有三大信息化支撐體系,環境監測體系主要有水環境、大氣環境、輻射監測等應用,環境監管體系主要有污染源監管、預警與應急等應用,公眾服務體系主要有企業服務和公眾服務平臺等應用。例如,生態雲平臺以“一張圖”展示全省流域水質狀況。在螢幕上隨機點開一個點位,就可以看到該點位當前的水質狀況等級及主要指標。平臺還能通過模型分析數據,對流域污染源作出空間溯源、成分溯源、行業溯源等。
生態雲平臺構建了一縱一橫的數據整合共享體系,縱向向上打通環保部、向下穿透至市縣級環保部門及相關企業,橫向匯聚了相關廳局及互聯網等數據。截至2018年4月,生態雲平臺集成了117類80余億條數據,並與福建省政務數據匯聚共享平臺、福建省水環境統一監測管理平臺,以及電子證照、公共信用、網上審批等多個省級平臺進行了數據對接。
福建省環境信息中心主任姜永紅表示,生態雲平臺改變以往信息化系統各自獨立的“數據煙囪”“數據孤島”的建設方式,構建了一個全省統一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也是全國首個省級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
陳榮輝介紹,不管是政務雲、商務雲還是生態雲,統建共享是“數字福建”建設最大亮點之一。 福建省數字辦把住數字福建建設的項目審批和資金安排的“總開關”,從體制機制上杜絕各部門重復建設的“孤島”和“煙囪”現象。同時,利用雲計算技術推進公共平臺建設,新建應用系統統一部署在雲平臺上,凡是能共用的軟體都作為公共平臺,統一開發、共同使用。例如,福建省水環境統一監測平臺,項目總投資從4.3億元減少到1.4億元。
福州物聯網開放實驗室展示的智慧水務系統。新華網發(張楠 攝)
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政務雲)已經為153個省直單位540多個項目提供了2561台虛擬伺服器及配套的網絡與信息安全服務。圖為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政務雲)機房。 新華網 劉豐 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