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手藝人的堅守 傳統工藝閃耀海峽兩岸文博會

2018-11-06 08:58:07|來源:臺海網|編輯:葛寧遠|責編:

  臺海網11月5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文 吳曉平/圖)放眼望去,海峽兩岸文博會上,滿眼是高科技。

  科技點亮生活,可文化終究還需要傳承的。文博會上,還有那麼一批老手藝人,執念傳承手藝,保留我們最珍貴的、最引以為傲的。

  採訪中,導報記者發現,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心願——希望有生之年把手藝傳承得更久一些。

手藝人的堅守 傳統工藝閃耀海峽兩岸文博會

▲剪紙

  剪紙:小小紅紙 千刀不斷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幾十剪下去,牡丹鯉魚,栩栩如生。

  剪紙被譽為“無墨的中國畫”,是巧奪天工的指尖藝術,講究千刀不斷,線線相連。

  在浦城,剪紙亦被稱為剪花,從事剪紙的婦女被稱為剪花嫂或剪花婆。千百年來,剪紙這一古老的民間技藝,融入浦城傳統歲月節令中,當地百姓操辦婚嫁喜事,都要延請剪花嫂、剪花婆來剪裁花樣,裝點禮品、烘托喜慶的氣氛。

  “小時候看她們佈置婚禮剪紙,很漂亮,我就開始跟著學。”年少時的耳濡目染,讓剪紙在張薇心中紮下了根,一剪就是二十幾年,“最簡單的是喜字,13刀就能剪出來,四五張疊在一起剪。”

  一把剪刀,玩轉紙中乾坤,張薇也剪出了對美好生活的願景。“過去走親訪友都拎著東西,上面貼著剪紙花。現在很少見了,傳統方式漸漸隱退了。”張薇説。

  心念及此,張薇和一群姐妹們在浦城成立了“剪花嫂剪紙坊”,在經營文創産品的同時,也做起了剪紙技藝的傳承工作。“空余時間,我們會辦公益的剪紙培訓班,培養愛好剪紙藝術的年輕人,讓更多的人從事剪紙,把這份技藝傳承下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