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安:畬山唱起新畬歌 雛鳳清于老鳳聲
寧德網  2019-01-10 19:52:06

  原標題:畬山唱起新畬歌 雛鳳清于老鳳聲 福安市“90後”畬族青年對畬歌的堅守與探索

  寧德網消息(雷津慧 陳錦雄 文/圖) 2018年12月7日晚,2018中國上海國際婚禮時尚周在上海寶山區拉開序幕,由福安市選送的“福建畬族婚禮”大放異彩,展現了福安畬族非物質文化的獨特魅力。

  “這是我們福安畬族文化表演第一次登上這麼大的舞臺,我感到很激動,讓福安畬族文化被更多人熟知的目標更近了一步。”鐘神滔是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畬族“三月三”節俗福安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作為此次畬族婚禮展的主創和演員,他帶著傳播畬族文化的使命和責任感,參加上海國際婚禮時尚周,心中有説不盡的感慨與感恩。

  踏上傳承畬歌路

  1990年出生的鐘神滔從小在畬族村落——福安市潭頭鎮鵝山村長大。在許多場合,畬族人民都會以唱歌、對歌的方式來表達內心情感。從小就跟在爺爺後面耳濡目染的鐘神滔便愛上畬歌。“在畬族文化傳播,特別是畬歌的傳播路上我一直感到孤獨。現在的流行歌曲火遍大江南北,而像我一樣愛畬歌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少。”

  2010年,福安市城陽鎮鐵湖村舉辦第一屆畬歌歌會。臺上演出歌聲悠揚,台下大家自發對歌,好不熱鬧。受強烈的對歌氛圍影響,鐘神滔也忍不住加入大家的行列,在眾多陌生人面前首次開口對歌。

  “以前都是跟著爺爺學唱歌言,還從來沒有即興和別人對過歌,簡直害羞、緊張到不行,但是想不到竟然發揮得很好。”當時台下對歌的幾乎是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大家看到這個年輕人居然也會唱畬歌,全都前來圍觀。

  第一次對歌的出色發揮讓鐘神滔信心倍增。而後在街上與畬歌前輩“山哈歌王”鐘石木的偶遇,讓鐘神滔自此踏上畬歌傳播之路。

  “那時候福安畬歌氛圍很淡,鐘石木老師和我一樣,感到十分孤單,一直在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傳播畬歌。”在鐘石木的帶領下,鐘神滔開始參加各地畬歌演出。大學時參加劇社、合唱團等社團組織的經歷,給鐘神滔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讓他很快適應了演出活動,在畬歌圈中獲得了一定的名氣。

  致力創作新曲風

  2013年10月,福安市畬歌協會成立。會長鐘榮善集結了眾多來自民間的畬家歌手,他們有的已在民間小有名氣,有的是因為對畬歌的喜愛志願加入協會。所有人把畬歌傳承當己任,不計報酬,憑著對傳承畬歌的強烈使命感讓大家聚到了一起。

  “很多少數民族的歌曲被國人熟知,甚至走向世界。為什麼我們畬族歌曲就沒有這種影響力呢?”協會成立後,大家才思泉涌,給鐘神滔帶來了許多創作靈感。

  “小時候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唱畬歌,張口就來。後來,大家都外出務工,很多遷入城鎮的年輕一代已經不會説畬語,能編能唱畬歌的畬族歌手更是少之又少。”畬歌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部分畬歌形式已經無法被大眾所喜愛,以至於畬歌人才不斷流失。

  為了讓畬歌的受眾面更廣,2015年,鐘神滔開始自創畬歌,他創作的歌曲《歌唱三月三》《雨落畬鄉》大獲好評。其中《雨落畬鄉》將畬歌與搖滾結合,給畬歌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在福建省、寧德市的比賽中獲獎,2018年12月入選寧德市優秀新人新作。

  青少接力續文脈

  現如今,每年元宵節、“二月二”會親節、“三月三”烏飯節等傳統節日,鐘神滔都會和協會成員一起進行畬歌表演,一方面是為了打造畬村濃厚的節日氛圍,另一方面也想讓畬歌傳播得更遠,影響力更大。

  “畬歌未來的發展還要看年輕一輩,神滔的努力我們所有人都看在眼裏。”鐘石木説,神滔創作的歌曲贏得了很多年輕人的心,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到畬族文化傳承的道路來。

  目前,鐘神滔被聘請為寧德市民族中學和福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的校外志願輔導員,每週給對畬歌感興趣的孩子教學,希望能發現能唱畬歌的好苗子,培養出可以一起傳播畬歌的新生力量。

  1月8日,鐘神滔的第三首原創歌曲《布妮子》已經創作完成,目前進入錄製階段。“這是一首兒歌,融入了現代音樂元素,唱的是畬族未婚女子的淳樸與可愛。”鐘神滔説,希望培養年輕人對畬歌的興趣,使畬歌隊伍年輕化,展現新時代畬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和嶄新面貌,延續山哈文脈,讓畬歌傳播之路不再孤單。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