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文化”主題展開展 200多件展品福氣滿滿
福州日報  2019-01-31 15:04:18

【文史主推】【福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福文化”主題展開展 200多件展品福氣滿滿

  孩子們體驗用石磨來磨豆漿。

  福州新聞網1月31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文/攝)昨日,“福文化”主題展在福州市博物館開展。200多件“福文化”代表性器物,涵蓋了人們吃、穿、住、用的方方面面,展示了“福文化”的深厚內涵。展覽將持續至5月28日,免費對公眾開放。

  展覽由福州市博物館、福建省屏南耕讀文化博物館聯合主辦,展品是從屏南耕讀文化博物館珍藏的3000余件藏品中遴選出來的。

  昨日,記者一走進展廳,便迎面見福。只見一件“福”字牌匾挂在入口處,匾上有“御賜”二字。屏南耕讀文化博物館館長張書岩告訴記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乾隆親筆題字賜給時任廣東提督甘國寶“福”字牌匾。甘國寶是屏南漈下村人,該村清代出了5個進士。御賜“福”字牌匾原件在甘國寶故居,被視為該村的鎮村之寶,迄今未出過村。展出的牌匾是嚴格按照原件製作的。

  進入展廳,更是滿目見“福”。件件展品福氣滿滿,如錫制的儲物盒,上書“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不僅寄託著人們的祝福,而且因為“錫”與“惜”諧音,提示人們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

  “這火飯甑是做什麼的?”昨日在展廳內,不少參觀者對一個木制品産生了極大的好奇。“現在大家都不認識火飯甑了,當時這可是家家必備的。”張館長笑著説。

  據介紹,每年除夕之夜是家家戶戶火飯甑登場的時候,火飯甑裝上米,再插上一根黃楊木,同時點上一盞“福燈”。到了正月十五,把“福燈”吹滅,同時把火飯甑中裝的米倒出來分別盛在3個碗中,供祭天地和先祖。

  福州市博物館館長張振玉表示,福州市博物館與屏南耕讀文化博物館已建立對口支援、結對幫扶關係,是福建省首對國有博物館與非國有博物館進行結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配合此次展覽,昨日,主辦方還組織了“福文化”主題遊園會,現場開展織布、打糍粑、腳踏碓等活動,市民還可在民俗專家指導下親身體驗。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