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推廣金魚“三段法”養殖 成活率大幅提高
福州日報  2019-02-15 18:23:09

【福建時間列表】【福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福州推廣金魚“三段法”養殖 成活率大幅提高

  文春金魚場新改造的魚池。

  繼2017年,市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在全市金魚養殖場推廣“一種水生動物養殖系統”的專利後,去年,我市部分養殖場試驗金魚“三段法”精養模式,金魚成活率大幅提高,已超過90%,養殖效益也得到提高。該中心今年將推廣這種模式。

  “作為漁業技術單位,我們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全力衝刺‘開門紅’的號召,指導金魚養殖企業在開春育苗之際打好基礎,全面提升福州金魚養殖技術水準。”該中心負責人楊小強説。

  傳統的家庭作坊式金魚養殖模式較單一,金魚從魚卵孵化到養成幾乎都是在一個池子裏進行。“所謂‘三段法’,即依據金魚不同生長階段的生理特點與生活習性,實施溫棚繁育,小池定型,大池養成。”楊小強介紹,去年起,技術中心在閩侯潘氏金魚場和文春金魚場等處試驗金魚“三段法”養殖模式,經過與傳統養殖模式對比,金魚成活率從不到70%上升到超過90%,養殖戶普遍反映金魚品質提升,養殖效益增長,一口20平方米的魚池一年産值最高可達5萬元。

  昨日,記者隨技術人員來到閩侯文春金魚場參觀新型養殖模式。在大棚育苗房內,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對金魚進行打籽、人工授精。“溫室內保持22℃左右,確保魚卵在5天內孵化,幼苗成活率可達95%以上。”文春金魚場負責人張文春告訴記者,魚卵孵化10多天后,幼苗就能長到約1釐米。經過初步挑選,轉移至10平方米的小池中精心餵養,在確保充足生物餌料和良好水質的情況下,魚苗2個多月能長至5釐米左右,其間需進行2至3次挑選,將定型好的品質優良的金魚放入具備“一種水生動物養殖系統”的大魚池中餵養。

  去年,按照“一種水生動物養殖系統”專利的技術要求,文春金魚場改造升級了1000平方米的魚池。記者看到,該系統包括沉澱池、生化過濾池、滴流生化池等設施,養殖水體不間斷在各個魚池與過濾系統中循環,每口20平方米大的魚池中,都有近200隻金魚在池子中游弋。“原先,這麼大的魚池一般只能飼養五六十隻大金魚,工人們需定時進行盤池,就是將金魚撈出,清洗、消毒魚池,換水。這樣操作,在魚瘟季節容易引起魚病。如今,魚池水質保持穩定,工人只需定期對沉澱池中的排泄物進行排污,勞動量大為減輕,更重要的是魚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養成的金魚品質得到提高,能賣上更好的價錢。”張文春介紹,由於污染物及時移除、水質穩定,金魚養殖密度提高3倍以上,飼料餵養頻率提升3倍,僅需一年就能養成20釐米以上的蘭壽金魚,而以前養出同樣規格的魚至少要兩年。去年一口20平方米的魚池,最高效益達到5萬元。在良好的效益下,今年初,魚場內又改造升級了2000平方米的魚池,今後,場內的所有魚池也將逐步改造升級。

  “經過近年來的品牌打造和技術提升,福州金魚如今享譽全球,全市金魚養殖場已發展到70多家,養殖面積近3000畝,年産各類高端金魚1000多萬尾,年産值達到4億多元。”楊小強表示,金魚養殖“三段法”精養模式經過試驗逐步得到金魚從業者的認可,幾家大的養殖場已採用這种先進的養殖模式。今年,技術中心將在全市各大金魚場進行推廣,福州金魚産值有望實現新突破。(福州日報記者 黃淩文/攝)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