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明龍岩探索聯防聯治 構建閩江源生態安全屏障
福建日報  2019-02-20 09:42:05

  原標題:兩地護清水 長校可“常笑”

  三明、龍岩探索建立清流、寧化、長汀、連城“兩地四縣”重點生態聯防聯治機制,構建閩江源區域生態安全屏障,還下游一泓清水。記者日前來到引發這項探索的清流縣長校鎮探訪——

  初春,流經清流縣長校鎮的長潭河波瀾不驚。

  然而,去年同期,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上游漂來的垃圾堆積在水壩前,多的時候有七八米高,人在壩上觸手可及,根本看不到水面。”在長校鎮集鎮下游數公里外有一座竹青背水電站,水漂垃圾在此匯集,水電站因此成了“垃圾站”,站長王進華十分煩惱,如果不是水壩攔著,垃圾就往下游走。長潭河下游是沙溪,再往下則是閩江。

  “我們也頭疼。”今年是長校鎮黨委書記李梓文到長校工作的第五個年頭,前四年,他很難笑得出來:周邊都是農業鄉鎮,按理説水質應不成問題,可每年汛期一到,洪水便帶來大量垃圾。2015年“5·19”洪災,滿河垃圾延續近一公里,洪水退去,兩岸樹上挂滿各色垃圾袋。

  李梓文的煩惱,得從長校的地理位置説起。地處清流縣西南角的長校鎮與三明龍岩兩地的連城、長汀、寧化接壤。長潭河從寧化發源,一路流經長汀和連城的7個鄉鎮,進入長校鎮。

  打撈垃圾辦法想了不少。2016年,長校鎮在與連城縣四堡鎮的河流交界處,焊上了一道鐵欄。可接下來的洪水,直接把鋼筋攔網連著岸上固定的水泥一起沖掉,嘗試宣告失敗。

  由於水太深,只能請專業隊伍清理垃圾。因量太大,一次9萬元,一年兩次,對長校鎮是個不小的負擔。

  隨著河長制的全面實施,李梓文感到肩上的壓力前所未有。2017年底,清流縣人民檢察院派駐縣生態綜合執法大隊檢察官辦公室正式揭牌成立,這是全省首個生態綜合執法大隊檢察官辦公室。去年初,大量投訴反映到縣檢察官辦公室,很快,縣裏2018年第一號檢察建議書送到長校鎮,這讓李梓文頗為無奈。

  經過調查,該流域的生活垃圾原來一直由下游的長校鎮處理,但兩地四縣七個鄉鎮已近10萬人,若有人在上游中游隨手拋垃圾入河,匯集在一起,對長校來説,清理速度根本跟不上。縣水利局局長、河長辦主任丘自文説:“單憑下游一個鄉鎮壓力大,困難多,也不公平。”

  轉機出現在去年6月22日。根據長校鎮發來的商請函,縣檢察院在省市兩級檢察部門的協調下,兩地四縣檢察院及河長辦八部門首次在清流面對面。八方共同會簽《關於建立閩江源跨區域、跨部門生態保護協作機制的實施意見》,明確建立健全涉水源區跨部門生態聯防聯動、水質監測及通報、突發水環境事件應對、公益訴訟配合、生態環境修復等10項工作機制。八部門通力合作,各地及時溝通,舉措落實更有力。

  原先基本不往來的兩地鄉鎮交流開始熱絡。前不久,李梓文又帶著相關幹部去了一趟上游的幾個鄉鎮。

  “各鄉鎮都建立起自己的截污納管工程。我們也不需要再為上游的問題煩惱,只需要考慮做好自己的工作。”他笑著説,優勢各異,常來常往,合作空間不小。

  目前,長校鎮也建立起自己的污染防治長效體系:河段有河道專管員,村組有了保潔員,鎮裏建立起垃圾收集中心後,把垃圾清運外包給保潔公司,負責集鎮衛生的保潔。深水區的作業則由有打撈資質的專業隊伍負責。資金也有了保障,即由縣河長辦、鎮裏、河段的電站三方“各出一點”。

  一度因上游污染問題而意見較大的長校鎮群眾,終於可以“常笑”了。(記者 方煒杭 全幸雅 通訊員 吳火招 羅聯潯)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