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泉州舉行危化品生産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演練
演練現場,對泄漏的油氣進行泡沫覆蓋。
泉州網3月27日訊(記者 王金植 文/圖)昨日,泉州舉行危險化學品生産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演練,以此進一步提高全市上下應對和處置突發危險化學品事故的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此次演練由市應急局、惠安縣政府、中化集團泉州石化有限公司主辦。
演練提高實戰能力
泉州石化連續重整裝置反應器在運行中法蘭墊片老化導致油氣大量泄漏,一名工人中毒暈倒,反應器爆炸波及致使柴油罐著火,為此次演練設置的背景。
演練現場設計了爆炸著火處置場景。從發現事故開始,參演人員高效有序地進行了緊急疏散周邊人員、及時報警、開展自救、等待救援以及清理現場等,做到了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現場還設置並使用無人機進入現場偵察火情。
市應急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危險化學品領域屬於高危行業,一個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釀成大禍。近期,全國各地化工企業火災頻發,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帶來了巨大損失,為化工企業的生産安全敲響了警鐘。通過此次演練進一步樹立安全發展觀念和紅線意識,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防範遏制重特大事故,檢驗企業應對危化品事故的快速反應、協調作戰和先期處置能力。完善事故應急響應、決策指揮和處置措施,明確各部門職責和任務,增強多部門協同和政企聯動應急救援能力。同時通過交流學習先進管理經驗,進一步提高全市上下應對和處置突發危險化學品事故的能力。
如何應對危化品事故
據悉,危化品事故一般都是瞬間發生的,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質可通過呼吸道、眼睛、皮膚黏膜等多種途徑引起人員中毒。事故救援行動任務重,涉及部門多,組織指揮、保障比較複雜,善後處理難度大。
那麼,發生危化品生産安全事故後,應該採取哪些措施救援?一是切斷(控制)事故源,阻止有毒有害物質進一步外泄。二是控制污染區,對事故危害區邊界實施封鎖警戒,防止區外群眾、車輛等誤入受到傷害。三是搶救中毒和受傷人員,將其轉移到安全地帶或送往醫院實施救治。四是偵檢確定有毒有害物質性質及危害程度和範圍,為組織救援提供科學依據。五是組織事故危害區居民防護或撤離。六是對事故區受污染的建築、道路、地面水源等實施洗消,徹底消除事故危害。
受危險化學品事故危害威脅的人員應如何進行防護?據介紹,處於事故區及其下風或側下風的人員,應向上風或側上風方向撤離;個人應當服從有關部門的組織,有序進行撤離。發生突發性危險化學品事故時,周圍居民及流動人員若來不及轉移,可立即進入附近人防工事、氣密性較好的建築物,關緊門窗進行隱蔽。還可隱蔽到高層建築的背風一面,並使用隨身攜帶的手帕、口罩等做好以呼吸道為主的防護。
另外,若條件允許,應當使用制式防護器材進行防護。在缺乏制式防護器材的情況下,可採用防毒口罩或自製簡易面具、面罩、口罩等進行防護。簡易防護時,應儘量用鼻呼吸,避免用嘴呼吸。防護器材使用一段時間後,若聞到毒氣異味,應立即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