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畬歌傳承告別“舊三樣”,迎來“新三樣”羅源“畬歌之王”微信群對山歌
雷建銀在教《移風易俗畬之歌》。
福州晚報記者 鄭瑞洋 通訊員 肖丹 文/攝
“勤儉節約人人誇,移風易俗靠大家,畬家風俗傳承好,文明山哈好新村……”昨日上午,在羅源縣起步鎮庭洋坂畬族村“,畬歌之王”雷建銀再次開嗓,一群小學生圍坐一旁,宛如一場演唱會。
今年48歲的雷建銀,是羅源畬族山歌省級非遺傳承人,10多年來致力於畬歌的傳承,擁有了數百名小徒弟。
如今,畬歌傳承告別“舊三樣”——人少學、人少唱、人少聽,迎來“新三樣”:開設校園課堂,有了新徒弟;創新畬歌題材,有了新內容;微信群裏對歌,有了新形式。
腳踏三輪車
自掏腰包傳畬歌
“年紀大的不唱了,年紀小的不會唱,不少小娃娃連畬語都不會講了。”誰能想到,10多年前,雷建銀找不到一起對歌的人。
“畬歌是我的魂,一天不唱,渾身就不舒服。”雷建銀7歲就開始唱畬歌,19歲一唱成名,39歲在全國畬族山歌比賽中獲銀獎,榮獲了羅源“畬歌之王”的稱號。
從2006年開始,雷建銀就下定決心:要把畬歌發揚光大。2013年,他自掏腰包,在羅源創辦了畬族歌曲傳習所,吸引了寧德、連江等地的年輕人、小孩子來學歌。
他一邊免費授課,一邊腳踏三輪車賺錢。但因資金問題,傳習所最後還是關門了。
後來,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雷建銀有了新身份——音樂老師。
“畬歌要傳承,就要從娃娃抓起。”從2016年開始,雷建銀在羅源、連江等地學校開設小課堂,進行畬歌教學,已有數百名小徒弟。
“畬歌律動流暢,很受學生歡迎。”羅源縣起步中心小學音樂老師尤毓琛説,學校有40名學生在學習畬歌,大部分是畬族學生。
題材接地氣
傳遞社會正能量
據了解,傳統畬族山歌內容豐富,包含歷史歌、故事歌、勞動歌、情歌等。
“畬歌要有人聽,就要創新,要傳遞社會正能量。”雷建銀説,他自編了許多接地氣的歌曲,如《移風易俗畬之歌》《唱響新時代》《掃黑除惡在行動》等。
靈感來源於生活,創作的初衷與雷建銀的生活經歷有關。
“不少慕名來學畬歌的人,既是被他的好嗓音所吸引,也是被他身上的好品質所打動。”起步鎮黨委宣傳委員黃麗珍介紹,雷建銀先後榮獲2011年福州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二等獎和2018年羅源縣道德模範。
原來,2010年羅源城關的一名依姆遭遇搶劫,雷建銀勇擒歹徒,造成手腕、膝蓋等多處受傷。
“跟雷老師學唱歌,不但有趣,還能學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要勤儉節約,要樂於助人。”羅源縣起步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鄭夢新説。
微信群對歌
唱響中華好畬音
雷建銀很忙,不時拿著手機,對著螢幕,唱起山歌。原來,他通過微信,與全國各地的畬歌愛好者對歌。
記者看到,在一個453人的微信群裏,群友通過語音消息來對山歌,群內“掌聲”“鮮花”不斷,該群名為“中華好畬音”。
“隨時隨地,想唱就唱,我們希望通過互聯網,將畬族山歌傳唱到千家萬戶,創造我們畬族的‘中國好聲音’。”説到這裡,雷建銀眼裏充滿期待。
讓他高興的是,新的畬歌傳習所要開門了。原來,雷建銀無償提供庭洋坂的個人住宅,建設成畬歌傳習所,目前正在改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