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遊客在“豆神豆腐坊”購買遊漿豆腐。
東南網4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何興明 劉建飛 攝影報道)暮春清晨,薄霧繚繞,走進邵武市千年古村落和平古鎮,站在古街的入口,只見青磚灰瓦,燈籠高懸,擁有近兩百年曆史的黃氏豆腐坊內,早已熱氣蒸騰,豆香氤氳。豆腐坊第八代傳人39歲的黃東華,已做下了當日的第一鍋和平遊漿豆腐。
2008年,一個人在外打拼的他,看著逐漸年邁的父親仍在堅守豆腐坊,經過仔細思量,選擇回來繼承父業。“從祖爺爺開始都是賣豆腐的,回來就是希望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黃東華從小耳濡目染。
黃東華的父親黃孝廉是豆腐坊第七代傳人,他對兒子的手工藝很是認可。如今已獨當一面的他,讓家人很是欣慰。只不過,豆腐坊有了新名號——“豆神豆腐坊”。現在,“豆神豆腐坊”成了來和平古鎮遊客的打卡點。
和平古鎮遊漿豆腐的製作秘笈是,不用石膏或鹽鹵,用陳漿作為酵母來製作豆腐。酵母盛放在一個大缸中,古法手工製作遊漿豆腐用了多少酵母水,當天就要適量添加,以保證天天使用,天天不減。故當地民謠唱道:“一塊豆腐百年酵,一口咬下味百年。”在20多平方米的古法作坊內,一座柴火灶、一口大鍋幾乎佔據了大半的位置。“先將豆漿倒入大鍋中,之後按一定比例,逐漸加入適量發酵變酸的陳漿,再用大木瓢來回游動,這個過程就稱之為遊漿。遊漿也是製作和平豆腐最重要最費時的一道工序。待豆漿凝聚成塊後,再把豆腐腦舀起分成若干板,壓乾、切塊、油炸,即成一塊塊金黃色的遊漿豆腐。一整套流程下來要經歷十幾道工序,耗費四五個小時。”黃東華一邊盯著鍋內燒開的豆漿一邊説。
兒子回來傳承手藝,父親黃孝廉當然高興,但另一方面也感到擔憂。製作遊漿豆腐是一門“苦”行當,天未亮便要起床,且日復一日不能偷懶。雖然和平豆腐現已聲名遠揚,但因遵循古法手工製作,産量有限,每日的收入也不特別豐厚。
“太苦、太累,沒人想幹。”黃東華説,尤其夏天圍著柴火灶做“遊漿豆腐”就像洗桑拿一樣,不一會兒全身就被汗水濕透。而他之所以能堅持這麼多年,只是不想這份祖業斷送在自己手裏。黃東華已有近10年的古法手工製作遊漿豆腐的經歷。
因堅守製作遊漿豆腐,黃東華和父親一同入選為市級非遺傳承人。2016年,黃東華收了兩名徒弟,傳授古法製作遊漿豆腐技藝。和平古鎮人家都有祖訓,這項技藝只能在家族內傳承,而且傳男不傳女。黃東華雖然破例開門收徒,但也只收本村的青年。他説,要壯大産業單靠他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於是才有了這個折中的辦法。如今這兩徒弟,一個在鎮上,一個在邵武城區,都開起了豆腐坊,而黃東華也已全部接手“豆神豆腐坊”的生意。“希望通過我們年輕一輩的努力,將傳承百年的家族品牌做得更好。”黃東華説,目前,“豆神豆腐坊”每天平均可生産三到四鍋遊漿豆腐,營業額大約1600元,但他並不滿足於現狀,正打算在銷售模式上有所突破。
近年來,在和平鎮政府牽頭帶領下,當地成立了“有豆富”專業合作社,古鎮“遊漿豆腐”生産從業者抱團發展。合作社制定行業自律約定,改變了以往各自為戰的局面。截至目前,合作社已與上海、福州、南平、邵武城區的15家酒店、餐館建立了定向供貨關係。和平遊漿豆腐銷售量逐年上升,甚至供不應求。以往只是春節前和節假日集中生産,現在已發展至現時按訂單需求全年生産。“我們正打算搬遷,擴大製作車間,力求達到更大的生産量。”黃東華還透露,新址將把傳統技藝與當地旅遊元素融合,讓遊客可以體驗遊漿豆腐製作過程,進一步打響品牌影響力。
每天的第一鍋和平遊漿豆腐,黃東華的父親黃孝廉(左)在旁言傳身教。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