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寧德:“星星的孩子”會有光芒

2019-11-15 10:35:47|來源:東南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寧德:“星星的孩子”會有光芒

  志願者在教自閉症患者作畫。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張中堯 攝

  東南網11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張中堯 文/圖 )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蕉城區金涵鄉的寧德市藍絲帶助殘幫扶中心。一個個製作精美的手工藝品、一幅幅色彩艷麗的水粉畫、一件件色彩斑斕的手繪T恤,整齊地擺放在教室的展臺上。這些,都是幫扶中心自閉症青年的作品。

  自閉症又叫孤獨症,通常表現為社交能力發展障礙,溝通能力發展障礙,狹隘、重復、刻板的行為。我國在1982年首次認識自閉症,2006年將其歸為精神殘疾。學習成長、邁入社會、與人交流……在常人的生活軌跡中,這些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對於自閉症患者來説,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藝術——他們融入大眾的橋梁

  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常被比喻成“來自星星的孩子”。對他們進行干預訓練,其難度相當於把“星星”拽到地面。

  在幫扶中心,正有七八名大齡自閉症青年在寧德師範學院志願者的幫助下組裝手工藝品。“小康,你看,這塊零件應該拼在哪?對,是這裡,比上次熟練多了!”今年16歲的小康在外表上與志願者們並沒有什麼區別,在熟練地拼裝一個手工藝品後,他馬上開始下一個的拼裝。

  小康2周歲時,被確診為自閉症。2003年,康偉帶著小康來到山東青島一家康復培訓機構。“當時,孩子3歲多,看著和剛出生的嬰兒沒什麼兩樣,吃喝拉撒都得伺候。”康偉回憶道。在康復培訓機構的專業指導和康偉的悉心照顧下,小康的情況漸漸有了好轉。2009年,小康來到寧德一所小學就讀一年級。

  “去年,小康領到了小學畢業證書。一路走來,很感激社會給予我們的包容。”康偉説,希望通過手工製作、繪畫等方式,讓孩子慢慢學會與人交流。

  明年6月底,16歲的小余就要從蕉城區特殊教育學校初中畢業了,如今的他已經具備基本的社交和自理能力,還畫得一手好畫,這讓他的母親余曉玉對孩子的未來不再迷茫。

  “我走了,孩子怎麼辦?”這幾乎是所有大齡自閉症患者家庭最大的顧慮。由於缺乏職業訓練機構,走出校園後,許多自閉症患者最終回歸家庭,無法獨立。但醫學研究證明,經過積極的康復訓練,大多數自閉症兒童長大後,能夠具備初步的自理能力並掌握一些簡單的技能。

  余曉玉感慨地説,所幸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掌握了繪畫技能,具備了社交和自理能力。希望能多設立幾所針對自閉症患者的職業培訓機構,讓更多的自閉症患者家庭看到未來的希望。 

  技能——他們走進社會的力量

  “養老院嫌他小,孤兒院嫌他大,放精神病院孩子害怕。”電影《海洋天堂》的一句臺詞,折射出自閉症患者的尷尬處境。

  蕉城區特殊教育學校一位負責人説,現在全國有上千家低齡自閉症兒童康復培訓機構,但是大齡職業訓練機構卻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特教校畢業以後,這些自閉症孩子沒有公立的學校可以讀書,只能在家裏待著,或者去一些托養機構。余曉玉説,許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資金,等到孩子長大後發現他們仍然沒有康復,就逐漸失去了信心。

  缺乏職業培訓,沒有單位願意接收,大齡自閉症患者社會勞動就業基本空白,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為了讓這些“星星的孩子”綻放光芒,去年以來,寧德市藍絲帶助殘幫扶中心積極對接師院志願者加入其中,共同開展針對大齡自閉症青年的輔助性就業活動,志願者教導幫助自閉症青年製作手工藝品、畫畫、手繪T恤等手工製品進行義賣。

  幫扶中心負責人周老師説,我們想讓社會更多人了解自閉症這個群體,關注大齡自閉症青年的生存狀態,幫助他們更好康復、發揮所長、融入社會。目前幫扶中心會定期開展義賣活動,將這些手工藝品進行義賣,義賣所得將全部作為自閉症青年的勞動報酬。

  “每週定期來到這裡就是希望他能學會自立,掌握一技之長,將來能獨立完成一些輔助性勞動,成為依靠勞動獲得尊嚴和價值的人。”大齡自閉症患者小遊的母親説。

  寧德市殘聯黨組書記淩慶賢告訴記者,去年,殘聯收到藍絲帶助殘幫扶中心申請後就積極協調,提供場地及配套資金。改善自閉症患者的生存狀況,需要政府和社會更多的支持、關注和包容,希望更多的企業和商家能夠接納自閉症患者就業,讓更多自閉症患者走出陰影,讓整個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