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港江陰港區集裝箱碼頭(無人機拍攝)。記者 葉義斌 攝
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 謝星星
福州,挺進深藍的先行者。福州,挺進深藍的領跑者。
早在主政福州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就高瞻遠矚地提出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上福州”的發展戰略。他指出,福州的優勢在於江海,福州的出路在於江海,福州的希望在於江海,福州的發展也在於江海。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福州向海圖強,挺進深藍,積極對接國家“建設海洋強國”“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的海洋戰略,建設海洋經濟示範區。在去年召開的全市産業發展促進大會上,福州明確提出,將“海上福州”作為産業發展的主攻方向之一。
去年,福州以全省四分之一的海域面積、四分之一的海岸線和五分之一的海島,創造了相當於全省三分之一的海洋經濟總量,海洋生産總值突破2600億元,提前實現“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目標。
向海拓展 立體交通不斷延伸
大道致遠,海納百川。20多年的接續奮鬥,福州不斷深化海陸空聯動,引領城市沿江向海發展。
揚帆“一帶一路”,港口有了新節點:江陰港區,一條新的東南亞航線不久前開通,福州港絲路海運航線再添助力;松下港區,隨著最後一座航標精準入水,福清灣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航標調整作業圓滿完成,15萬噸級船舶靠泊指日可待,松下港區邁向大船大港時代;閩江口內港區,首批134標箱重櫃通過新模式由青州作業區轉運至江陰港區,後經幹線船舶出口,福州港外貿集裝箱水水轉運業務成功首航;羅源灣港區,一艘轉載7萬餘噸煤炭的中國香港籍船舶安全靠泊羅源灣華電可門電廠碼頭,成為港區首艘夜航靠泊的7萬噸級船舶,港區夜航等級進一步提升。
四個港區相輔相成,形成拳頭合力,福州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港口航運交流合作,打造東南沿海國際航運樞紐大港,大力拓展遠洋幹線,加密海運支線網絡,促進集裝箱、散雜貨、海鐵聯運、臨港物流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一帶一路”重點佈局港口。
截至目前,福州港航線通達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産性泊位增至200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增至66個。2019年,福州港貨物吞吐量突破2億噸,集裝箱貨物吞吐量突破350萬標箱。
加強後方集疏運系統,陸運網絡正在延伸:沈海高速擴容二期穩步推進,始於江陰港,終於湄洲灣,兩端接入疏港公路,將加強興化灣江陰港區與湄洲灣兩大港區的聯動,打造“一集一散”;福廈客專加快建設,建成後老福廈線部分運力有望轉為貨運,增強港口的集疏散能力,充分發揮福州港對經濟腹地的輻射效應;海島堅守六年,突破“建橋禁區”,上萬名建設者在世界“三大風口之一”的平潭海峽建起了世界首座跨海公鐵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成功將海峽的怒濤征服于腳下……
打造海絲門戶樞紐機場,空中網絡正在加密:繼二輪擴能完成,福州機場去年又傳出喜訊,二期擴建工程獲國家發改委批復,建設提上日程,“雙跑道、雙航站樓”的夢想指日可待。
二期擴建工程的建成意味著能容納更多飛機,服務更多旅客,它將進一步把福州機場打造成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對臺航空運輸主樞紐和國內領先的省會機場、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樞紐機場,對於進一步完善華東地區乃至全國的民航機場網絡體系、促進民航強國戰略目標的實現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多年來,福州機場航線進一步豐富,截至目前,福州機場開通航線113條,其中國際航線20條,地區航線6條,國內航線87條。
大道如虹,巨龍臥波,空中坦途,一張互聯互通的立體綜合交通網絡不斷延伸、加密,設施聯通在提速的路上行穩致遠。
經略海洋 藍色引擎強勢崛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
經略海洋,産業支撐必不可少。福州將海洋作為高品質發展的戰略要地,著力繪就一幅耕海牧漁、向海圖強的蔚藍畫卷。
海域面積3112平方公里的連江,水産品總量居全國第二、全省第一,鮑魚、海帶養殖全國領先。穩坐“頭把交椅”,連江如何謀求突破?一場機械化革命正引領漁業高品質發展。
全國首臺鮑魚深遠海機械化養殖平臺“振鮑1號”啟用,標誌著鮑魚從人工養殖邁向機械化養殖時代;“振漁1號”海水魚養殖平台下水試驗,成為國內首部深遠海自動旋轉海水魚類養殖專用網箱;“福鮑1號”抵達苔菉鎮東洛島海域,刷新了全國最大的深遠海鮑魚養殖平臺記錄……
三個“1號”平臺相繼投用,這是福州海洋人探索海洋的嘗試,他們為全省海洋養殖産業高品質發展開拓了新路徑,也為中國漁業現代化提供了基層實踐論證。
一産步步為營,二産強勢崛起。空中鳥瞰,四大臨港産業基地猶如一個個聚寶盆,匯集福州向海圖強的力量。
江陰化工新材料專區,期盼已久的“開工令”響起,萬眾矚目中,總投資500億元的萬華化學福建MDI産業園正式動建,這意味著素有“化工航母”之稱的萬華化學集團終於“駛入”江陰。這是福州近年來引進的最大化工産業項目,未來投産後將引領我省突破MDI技術瓶頸,打造全球MDI項目TDI技術領先、最具競爭力的化工産業園。
可門臨港産業基地,申馬二期擴建年産20萬噸環己酮項目同日動建,以申遠新材料公司為龍頭的化工新材料産業全面向上下游發展。在廣闊的港口腹地,港口物流産業、能源電力産業、新材料産業“三箭齊發”,可門港逐步邁向年吞吐量億噸、産業集群千億元的東方大港。
羅源灣北岸和松下冶金産業基地,大東海冶金、羅源三鋼閩光、寶鋼德盛不銹鋼等企業不斷提升節能減排水準,鋼鐵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動能就在其中。
環松下港區食品産業基地,元洪國際食品産業園集聚效應初顯,目前已引進36個食品産業項目,總投資245.7億元,打造全球食品展示交易集散中心、國家進出境食品安全示範基地。
截至目前,我市臨港工業基地總産值已突破千億元,成為全市工業的重要增長極。
這幅畫卷中,還有三産明珠蓄勢發力。
時光流轉中,瑯岐島日新月異。不久前,瑯岐區塊基礎設施項目(二期)道路工程正式開工,進一步唱響了瑯岐國際生態旅遊島開發建設的主旋律。圍繞生態旅遊島定位,瑯岐突出對臺優勢,年內將建成文旅體驗中心、望江樓度假中心,打造福州市乃至周邊地區旅遊休閒、康養度假新亮點。
背枕青山,面朝大海,連江定海灣山海運動小鎮即將“起錨”。海上游樂園初見雛形,觀景臺延伸至海面,咖啡屋、攀岩墻引人流連,小鎮一期計劃於今年6月試營業。
永泰葛嶺歐樂堡海洋世界每天3場的海洋動物表演,無數遊客趨之若鶩。2018年開業迎客以來,歐樂堡海洋世界打響“到山裏來看海”的永泰旅遊新品牌,未來旅遊綜合體全部建成後,預計年接待遊客量將達800萬~1000萬人次。
截至目前,“海上福州”項目已生成210項,主要涉及臨港基礎設施、臨港先進製造業、海洋新興産業、海洋文旅、海洋漁業等方面。今年福州步伐更大,挺進深藍,著力拓展海洋産業發展新空間,推動海洋三産融合發展。
以海為媒 開放之路風起帆張
拓海開洋,風起帆張。
作為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領軍城市,借助“海上福州”戰略發展的東風,福州緊緊抓住機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對外開放開啟了新一輪的揚帆遠航。
“福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希望福州市和仰光市以‘海’為媒,進一步深入交流,擦出新的火花。”去年5月,在21世紀海上合作委員會“海洋經濟與城市發展——港口合作論壇”上,緬甸仰光市市長茂茂索的真誠話語,道出了有福之州的開放格局。包括緬甸仰光在內,來自16個國家的21世紀海上合作委員會會員、顧問和福州市國際友城、外國使領館、國內外知名港航企業代表等參加了論壇。
如果説海洋經濟與城市發展——港口合作論壇是一顆星星,那麼,在福州接連舉辦的與“海絲”“海洋”有關、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盛會,如點點繁星,托起開放榕城走向世界舞臺,進一步強化和“海絲”沿線國家與地區的經貿、人文交流合作。
以海為媒,福州成為全球經貿合作的前沿平臺。去年5月,第二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暨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盛大開幕,參展的海內外嘉賓、客商數和覆蓋的國家地區數再創新高;去年10月,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榕舉辦,32個項目集中簽約,簽約額超過180多億元,創歷史紀錄;21世紀海上合作委員會會址及秘書處永久落戶福州,委員會會員涵蓋五大洲26個國家56個城市。
以海為媒,福州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目前已與世界各地的17個城市締結了友好城市關係,2010年起,連續榮獲“國際友城交流合作獎”“國際友好城市特別貢獻獎”等;“福州日”成功舉辦五屆,在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多個城市推介福州的産業優勢、投資環境;以網龍為代表的榕企走向世界,與多個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達成實質性合作……
以海為媒,福州打造體制創新和對外開放的新樣板。2015年4月21日掛牌以來,福州自貿片區在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後監管等領域全面發力、多點突破,推出體制機制創新13批163項。目前,福州自貿片區共引進“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項目備案558項,合同外資總額36.35億美元;共核準對“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31項,協議投資總額13億美元,比增717%……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福州開放的腳步也不會停止,只會愈進愈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