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秀美武夷: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2023-03-23 09:54:09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陳洪亮責編:石悅

秀美武夷: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_fororder_84746f6b-f771-4a05-955e-8e23ecde751b

武夷山國家公園九曲溪黃海 攝

  春分時節,武夷山滿目蒼翠,遊人品茗觀景。青綠之間,呈現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秀美武夷山水,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在心——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福建,第一站就來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地武夷山,綠水青山間,留下諄諄囑託:“武夷山有著無與倫比的生態人文資源,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最重要的還是保護好。”“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和發展,有序推進生態移民,適度發展生態旅遊,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

  牢記諄諄囑託,兩年來,省委省政府、南平市委市政府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後,南平市更堅定生態優先導向,以“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幹爭效”的幹勁,加快推進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建設,奮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先行地。

  最嚴保護,做好生態新答卷

  三月的武夷山國家公園,玉女峰峰岩秀奇,九曲溪碧波盪漾,竹筏緩緩前行。九曲溪上的巾幗紅宣講隊隊長陳佳,正向遊客嘉賓講述武夷山的美麗故事。

  2021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乘坐竹筏,從星村鎮碼頭出發,察看九曲溪流域及沿岸生態保護情況。

  當時,撐筏講解的正是陳佳。“一路上,總書記十分親切地與我交談,特別關注生態。當沿途看到白鷺、白鷴等野生動物時,總書記很高興,他告訴我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囑咐要保護好這片綠水青山。”陳佳説。

  “最重要的還是保護好”,福建牢記總書記的囑託,踔厲奮發,在綠水青山間,開展了保護髮展相促進的生動實踐。

  近日,珍稀物種歐亞水獺驚現武夷山國家公園九曲溪!

  科研人員在回收整理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監測畫面記錄到了兩隻歐亞水獺在溪流與岩石上結對捕食的畫面。這是該物種在當地的首次影像記錄。

  “水獺是淡水生態系統的健康指示種。”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主任張惠光説,國家公園內溝壑縱橫,福建片區內溪流多達150余條,發源自桐木關的九曲溪更是蜿蜒曲折,為這一珍稀物種提供了適宜的棲息環境。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之一,被譽為“世界生物之窗”。過去兩年,武夷山國家公園仿佛找到了“流量密碼”,一次又一次因為發現新物種、新記錄種而登上熱搜榜,“武夷山國家公園又上新了”成為媒體最鍾愛的標題——

  發現蕨類新種“武夷卷柏”,為武夷山植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發現大型真菌新種“諸犍老傘”,為揭示老傘屬物種分佈格局、自然演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發現昆蟲新種“中華粘獵蝽”,刷新了粘獵蝽屬在東亞亞熱帶地區的最北分佈記錄……數據顯示,自正式設立以來,武夷山國家公園已正式發佈10個新物種。

  不斷刷新生物多樣性記錄的背後,是始終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的定力、持續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創新力。

  兩年來,武夷山國家公園資源管護工作標準更高、措施更細:劃分98個網格,加強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巡查監管;嚴格森林火災防控,實現了原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建立35年以來無森林火災的目標;通過運用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及時掌握國家公園森林火情、茶園變化、“兩違”建設、松材線蟲病等資源情況;嚴格執法,有效打擊毀林種茶等各類生態破壞行為。

  兩年來,武夷山國家公園堅持科技賦能,強化科研監測,為生態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完成《武夷山國家公園兩棲爬行類物種多樣性調查》項目,基本掌握了兩棲爬行動物的種類、分佈等情況;持續推進為期三年的生物資源本底調查,累計完成實地調查百餘次,布設樣線700余條、樣點1600余個、紅外相機700余臺,進一步摸清資源本底情況;積極與中科院、南京林業大學等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進行科研課題對接,建立科研項目庫。

  兩年來,武夷山國家公園繼續深耕“試驗田”,不斷向改革要動力:完成勘界定標工作,通過設立界碑、界樁,分清園內園外,界定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解決界線交叉重疊、模糊不清的歷史問題;聯合江西省編制武夷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持續完善跨省協作聯動機制,構築生態保護合力。

  得益於此,武夷山國家公園接連交出全優生態答卷。

  “過去兩年,福建片區森林植被原真性、完整性得到加強,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地表水、大氣各項指標均保持國家一級標準,負氧離子濃度常年處於‘非常清新’水準。”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書記方燕鴻説,將始終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用最嚴保護呵護最好生態,讓人民群眾可以逐步享受到最優質的生態産品,讓武夷山國家公園成為展示中國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美的亮麗名片。

  生態賦能,綠色發展風勁吹

  3月21日,國家綠肥産業技術體系在武夷山召開綠肥示範推廣現場會。在總書記考察點、永生茶業有限公司位於大坪洲的生態茶園,等待採摘的春茶青翠欲滴,樹冠下,紫雲英、光葉紫花苕子、箭筈豌豆等綠肥作物,與茶樹和諧共生。

  這樣的茶園被稱為“綠肥茶園”。

  “綠肥,指的是以豆科為代表的固氮養地植物。”國家綠肥産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黃毅斌説,作為天然的肥料“加工廠”,它們腐解後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生態,供應作物生長所需的各種養分。眼下,武夷山廣大茶農正以“綠肥茶園”為切入口,加快建設生態茶園,引領茶産業綠色轉型。

  武夷山是世界烏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種茶制茶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傳統種植模式下,增加茶葉産量,主要靠擴種和施用化肥,由此帶來系列生態問題。”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生態保護部部長廖傳平説,國家公園試點工作啟動後,近5萬畝茶山被劃入保護範圍。這也就意味著,以往粗放的發展方式行不通了。

  一邊是生態要保護,一邊是茶農要發展。怎麼辦?

  “只有讓百姓依託自然資源獲得更多的經濟實惠,才能更好地調動起他們保護自然的內在動力。”方燕鴻説,一方面,堅持嚴格執法,持續開展違規茶山整治;另一方面,引導茶農綠色轉型,鼓勵少用化肥,在茶園套種鄉土樹種和綠肥作物,建設複合型生態茶園。去年,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在燕子窠、景區南入口、大坪洲等地共套種櫻花等樹種4800株,建設生態茶園550畝。

  “茶園生態環境好了,土壤理化性狀改善了,水土保持能力提高了,病蟲危害減少了,茶葉品質和價格也跟著提升了。”永生茶業有限公司是生態茶園最早的一批響應者,負責人方舟説,越來越多的茶農算清了生態賬與經濟賬,主動投身生態茶園建設,生態理念已在武夷山廣大茶園蔚然成風。

  與生態茶園建設一樣,不斷健全的生態補償機制,同樣有效化解了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的矛盾,探索出了“不砍樹也致富”的新路徑。

  在林農自願的前提下,對重點生態區位非國有商品林進行贖買,累計完成重點區位商品林贖買6547畝;持續實施毛竹林地役權管理4.5萬畝,每年撥付毛竹林地役權管理補償531.9萬元……目前,武夷山國家公園共設立生態公益林保護補償、天然商品喬木林停伐管護補助、商品林贖買、地役權管理補償等11項補償內容,有效實現了“生態得保護、林農得實惠”的雙贏目標。

  兩年來,武夷山國家公園進一步落實就業引導與培訓機制,公開擇優招聘生態管護員、綠地管護員,引導社區居民參與國家公園建設,依法對竹筏、漂流等特許經營項目實行業態監管,嚴格施行訪客容量動態監測和環境容量控制。

  綠色發展風勁吹,武夷山國家公園百姓盡享生態紅利。數據顯示,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片區內桐木、坳頭2個完整建制村,去年年人均收入分別比周邊村高0.51萬元和0.7萬元。

  “環帶”建設,生態紅利惠百姓

  國家公園建設,不能淪為“生態孤島”。園內園外,還需有效互動,保護與發展相協調。

  2021年10月12日武夷山國家公園設立後,11月26日,省第十一次黨代會賦予南平“建設好武夷山國家公園”的新定位新要求。

  南平市迅速行動起來,經過深入調研、系統謀劃,創造性提出了打造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簡稱“環帶”),即在緊鄰武夷山國家公園的週邊,初步劃定了4252平方公里的面積,涉及南平武夷山市、建陽區、邵武市、光澤縣4個縣(市、區)。

  “‘環帶’建設,可以把國家公園的文章外做,用‘外圈’來保護好武夷山國家公園這個核心‘內圈’,通過圈內圈外協同聯動,更好地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防止國家公園‘孤島化’。”南平市環帶辦相關負責人説。

  南平印發《南平市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先行方案》,高標準編制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總體規劃及開展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3個專項研究,深入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基礎設施提升、文旅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示範“五大行動”……

  “環帶”建設成果,最終受益的是老百姓。

  近日,春茶剛剛開採,建陽區黃坑鎮的大眾自助茶屋成了“網紅”點。黃坑是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上的重點鄉鎮。在推進“環帶”建設、“三茶”統籌發展過程中,創新推出了大眾自助茶屋、鬥茶賽、攝影大賽、全球徵詩比賽、旅遊文化節等,文旅融合越做越好,帶動百姓增收致富。

  “在大眾自助茶屋,遊客可以自在地品嘗到地道的黃坑好茶。而且茶室周邊都是景點,比如朱子林景區、茶馬古道、響鼓水世界、十里長澗等,處處展現著自然文化之美。”黃坑鎮黨委書記林瑞妃介紹,鎮裏還開發出深受遊客喜愛的茶旅融合特色産品,同時將多個旅遊特色村串聯成片,打造茶文旅融合示範帶,鄉村迎來蝶變。

  “兩年來,我們把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作為推動南平綠色高品質發展的總遵循,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一項一項抓推進、一件一件抓落實。”南平市領導介紹,南平奮力在“護綠”“擴綠”“轉綠”上下足功夫,全力培育“五個一”(一座山、一片葉、一隻雞、一根竹、一瓶水)生態優勢産業的同時,下力氣抓好現有存量企業的綠色轉型,兩年來完成技改投入227.5億元,單位GDP能耗兩年累計下降5.2%。空氣、水等環境品質保持全省第一,市本級及所轄縣(市、區)獲得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縣)數量居全國第四,“森林生態銀行”及“碳匯+”創新項目榮獲2021年度“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

  今年來,按照省委部署,南平市正紮實開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幹爭效”行動,奮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先行地,一幅“藍天白雲、鳥語花香、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和諧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記者 吳旭濤 張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