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南平浦城:“三稻”融合 “福建糧倉”米更香
2023-05-04 09:40:03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陳洪亮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浦城圍繞稻文化、稻科技、稻産業,做好“一粒米”文章 “三稻”融合 “福建糧倉”米更香

  3月,農業農村部發佈首批《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公示名單》,浦城縣被列入全國8個整縣級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之一。作為“福建糧倉”,這是浦城取得的又一個“國字號”招牌。

  在浦城,搶抓農時種稻與抓緊建設高標準農田齊頭並進,糧田間儘是欣欣向榮的景象。近年來,浦城持續實施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型戰略,每年縣財政投入4000萬元,圍繞稻文化、稻科技、稻産業的“三稻”融合發展思路,做好“一粒米”文章。

  以稻為核保障糧穩心安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今年,“開展噸糧田創建”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在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浦城,豐産良田建設步穩蹄疾。記者從浦城縣農業農村局獲悉,2022年,在臨江鎮水西村種植的強再生水稻新品種“內6優7075”,達到頭季驗收産量743.1公斤/畝,再生季345.4公斤/畝,兩季産量合計達1088.5公斤/畝。這是浦城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示範片産量首次突破噸糧水準。

  “以前種糧靠公斤秤就足夠了,現在種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産量不斷提高,我們都得用地磅稱。”説起用秤的改變,陳氏泰優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兆武喜笑顏開。“種、管、收全過程都有農技人員指導,我們很放心。”陳兆武説,在專家團隊的幫助下,他去年種了3600畝優質稻,總産量達到2000多噸。

  近兩年來,謝華安院士專家團隊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浦城米業産業研究院、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等創新平臺先後落地,成功篩選出獲國家水稻品種金獎的“福佔香”等一批優質稻品種。當地還持續創新機械化栽培、工廠化育秧、綠色化種植等技術,不斷壓實糧穩心安的“壓艙石”。

  目前,浦城全縣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優質率達82%以上。全縣每年水稻播種面積穩定在42.6萬畝、總産量約20萬噸,播種面積及總産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以技為鏈實現田園牧歌

  在萬鑫家庭農場高標準農田裏,插秧機在田間來回穿梭,無人機在空中均勻釋放著尿素和複合肥,上演著“田間無人影、農機獨自忙”的場景。

  “現在種稻越來越智慧化,再也不是只拼力氣了。”農場負責人馬芳華介紹,他當前流轉種植水稻4800畝,其中再生稻2700畝,總産量有2200多噸,大約是2.5萬人一年的口糧。

  單靠一個人的力量竟能種植千畝糧田,這在浦城已經屢見不鮮。

  “種稻全程的耕、育、插、管、收都有成熟的機械化配套技術,而且各環節都有專業農機社提供精準服務,農場只需雇人分片、分地做好田間管理即可,比以前種幾畝地還輕鬆。”馬芳華説。

  能夠實現大規模流轉土地、實施機械化種糧,得益於浦城整區域推進“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現代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可實現田間道路通達率和灌溉保證率達95%以上。目前,浦城全縣已完成39.4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流轉率達50.30%,機械化程度達81.47%。

  馬芳華發現,現在種糧人不忙,地卻不閒。他説:“早年我們種傳統的中稻,種一季收一季,利潤空間很小。種上再生稻,實現了‘種一收二’的良田夢。再結合‘稻+N’輪作模式錯峰種菜,大大提高了農作物復種指數、産量和效益。”

  “所謂再生稻,就是選取再生能力強的雜交稻,通過頭季收割後利用稻樁重新發苗、長穗,可以實現‘一季兩收’,且第二季口感更上一層樓。”臨江鎮農技站站長潘日明介紹,再生稻不僅補足當地無法種兩季稻的短板,還能實現節本增效。

  除了一系列技術改良,浦城還充分發揮再生稻科技小院的優勢,探索和推廣全程機械化再生稻“三保兩促一攻”高效栽培法,較傳統栽培法增産20.37%。

  “‘三保兩促一攻’,即保根、保芽、保稻樁,促再生分蘗、促熟期一致和攻畝産噸糧。”再生稻科技小院駐站實踐學生姚飛飛介紹,今年春耕備耕以來,科技小院常駐11位專家和6位研究生,常態化開展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零費用的農技服務。去年,科技小院累計舉辦了10多場培訓,受益人數超過1000人次。

  政府帶動、“大戶”領頭、科技助力,2022年,浦城縣全程機械化培育種植再生稻總産量達5.7萬噸,全縣水稻綜合機械化率達81.9%,當前全縣再生稻種植面積達6萬畝,居全省首位。

  以農促旅助推品牌發展

  如今,浦城“好米”還在轉化為“名米”。

  自動化生産鏈、智慧化倉庫、現代化包裝設計……走進浦城縣閩越山水米業有限公司車間,一條科技滿滿的大米産業鏈條正在高效運行。

  “我們嚴格執行田間抽粒檢測和烘乾入庫前抽檢等檢驗程式,確保不符合企業品質標準的大米堅決不入庫。”公司董事長鐘安森説。

  通過制定嚴格生産標準、建立溯源防偽追溯體系、出臺浦城大米糰體標準等一系列舉措,浦城構建起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筷頭的全過程可追溯體系,確保每一粒大米都是品質如一的浦城好米。

  “用手機掃一掃包裝上的二維碼,可以看到浦城大米從種植到抵達消費者手中的全過程。”鐘安森介紹,“一品一碼”實現源頭可溯、去向可查,如今消費者對“浦城大米”品牌的認可度越來越高。

  截至目前,“浦城大米”先後榮獲2020年國際大米品牌“十大潛力獎”“3A級活力地理標誌産品年度生態保護獎”“2021年度福建十大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等榮譽。在福州、廈門、泉州等地已建立起8家“浦城大米”旗艦店。

  當前,“浦城大米”品牌價值達360.52億元。香飄萬里的“一粒米”,正帶出一條大産業。

  緊扣農文旅融合發展,浦城依託現有連片稻田和高山梯田的生態景觀,打造十里蓮塘田園綜合體、麒麟坂萬畝水稻公園等集創意農業、休閒觀光、農事體驗、科普教育于一體的旅遊目的地,形成圍繞稻産業的觀光旅遊農業産業鏈。此外,浦城以慶豐收文藝匯演、打谷英雄會、千人齊捕稻花魚等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舉辦“農民豐收節”,傳播稻文化,提升浦城大米品牌知名度。(記者 吳旭濤 姚雨欣 通訊員 袁野 邱春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