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漳州海産遊進新藍海
2023-05-10 09:49:38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姚鹿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工廠化 強設施 漳州海産遊進新藍海  

漳州海産遊進新藍海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30510094740

漳州養殖戶乘風破浪奔向遠海。

  近日,“海上漳州”項目推介會暨海洋漁業項目簽約儀式上,漳州簽約海洋漁業重點項目22個,計劃總投資超110億元。今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漳州全市完成漁業産值90.6億元,同比增長4.6%,實現“開門紅”。這也意味著,漳州海水養殖産業已經找到破解發展瓶頸、“躍過龍門”的突圍之路。

  漳州海洋資源得天獨厚,海洋養殖歷史悠久。目前,全市水産養殖品種多達156種,其中,牡蠣、青蟹等漁種的産量均居全國設區市首位,共有41個水産類國家地理標誌商標、8個中國馳名標誌。

  近年來,漳州海水養殖業的發展腳步一度放緩,究其癥結,是傳統海水養殖業與城區發展“打了架”:城市建設擴張,導致灣內養殖空間日益萎縮,而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則造成了近海海域污染,面積縮減,水質下降,讓海水養殖遭遇“陣痛期”。

  “傳統的養殖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如今的市場需求,想要破局,就必須找到新路子。”漳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科長朱榮爐表示。

  日前,記者走進漳州各家漁場,探尋漳州海水養殖産業的轉型升級之路。

  從池塘遊向工廠

  “以前做海水養殖,面朝大海背朝天;如今,都能穿著皮鞋搞養殖了!”紮根水産養殖近20年的養殖戶楊錫勇坐在辦公桌前,面前的大螢幕上,能觀察到養殖池中石斑魚的活動情況。

  他的養殖場裏,監控器、溫度檢測計、制氧機、過濾機一應俱全,用以精準把握水溫、監控水質。有了這些設備助力,每立方米水體可以多養10公斤石斑魚,成活率也有了顯著提升。

  工業化思維不只作用於産量,也能破解污染困局。

  養殖場內,斜板過濾設施、牡蠣殼凈化池、海藻凈化池、海馬齒生態浮床池、曝氣池、砂濾罐等多個處理單元組成了一條“跑道”,養殖尾水經過之後,水中的氮、磷、COD等物質濃度顯著降低,可以實現循環利用。

  去年,憑藉自己設計的這套尾水處理系統,楊錫勇的養殖場獲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授予“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尾水處理示範基地”資質。下一步,這套系統將向更多養殖戶推廣。

  “除了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漳州還實施了稻蛙綜合種養、多營養層級綜合養殖等多種創新養殖模式,並在全市建立7個示範基地,通過‘小面積’‘零排放’撬動海水養殖産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朱榮爐告訴記者。

  從淺海遊向深海

  有的魚“住”進工廠樓房,而有的魚則乘風破浪,向深海游去。

  “別小看這些網箱,它們可以承受零下50攝氏度的水溫,抵禦12級風浪,使用壽命可以達到15年以上。”在龍海港尾的一處海邊,整齊排列的管材中間,一個個長23米、寬20米的方形網箱正在安裝,將用來養殖鯛類、石斑類海魚。

  這兩年,這種“深水抗風浪網箱”正在養殖戶中迅速推廣開來。

  對養殖戶林道族來説,深水網箱給他帶來的是全新的養殖場景。“近幾年,因為城市建設和環保要求,可用於近海養殖的海域越來越少。想要擴大養殖規模,往深海走是必然趨勢之一。”林道族説,但深海養殖的前提是有過硬的基礎設施支撐。

  以前,用於海上養殖的設施是傳統的木質漁排或者泡沫浮球,因為材料“脆弱”,就算在淺海都無法承受較大的風浪,更不用説用於深海養殖。深水網箱,解決了傳統材料的痛點:採用無毒環保的新型材質,擁有良好的耐熱性、耐寒性和穩定性,能在水深15米以上的區域使用,養殖容量能達到1500立方米以上。

  2021年發佈的《漳州市海上養殖轉型升級行動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集中完成全市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改造塑膠漁排10萬口、塑膠浮球筏式養殖13.66萬畝,新建深水抗風浪網箱40口,用以替代傳統的漁排。

  走向深海,天高海闊,漳州海上養殖也開始大展拳腳。

  總養殖水體約6.2萬立方米,能夠年産600噸大黃魚,還配套了休閒漁業活動空間,最多能一次性容納150人——這個“大傢夥”是漳州首套深海裝備養殖平臺“閩投東山1號”,在2022年底由東山縣閩投深海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在廈船重工生産基地開工建造,將在今年建成投用。

  今年,漳浦縣深海裝備養殖及海洋科技産業“三新”示範園項目、漳州深遠海養殖及裝備製造基地建設項目也相繼落地,漳州深遠海裝備養殖已初具規模。

  “漳州海洋養殖借助科技力量解難題,借助國企資本推行動,讓深海裝備製造成為可能。”漳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海經科科長蔡楊鵬説,近年來,漳州先後制定出臺《漳州市發展深海裝備養殖建設海洋牧場試點工作方案》《關於支持和促進深海養殖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為深海養殖加碼助力。

  從今天遊向未來

  有了科技加持,讓工業化改造、探索深遠海成為可能。但是過高的先期投入成本、超長的回報週期,仍讓眾多養殖戶“望洋興嘆”。

  怎麼降低現代化和深遠海養殖的成本和門檻?需要借力打力。

  漳浦竹嶼鹽場2500畝的水域中,一片片光伏陣列板整齊排列,成為陳智發魚塘獨特的“屋頂”。這片魚塘是福建省2022年集中式光伏電站試點項目之一。從養殖戶陳智發的角度來説,純海水養殖的水産品因為養殖週期長,漁産品處於“半野生”狀態,在市場上很受歡迎,能賣出不錯的價格。但周邊海域用地資源十分稀缺,通過“牽手”光伏産業,不僅增加了額外收入,還能實現與錦嶼光伏發電站的“共贏”。

  漁光互補的運行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地空間的經濟價值,帶來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想往更深遠的海域走,除了光伏,養殖場還能夠借助“定海神針”——海上風電。在漳浦六鰲面積廣闊的海上風電場上,新想法正在碰撞。

  “建設海上風機平臺所涉及的海域面積廣,對漁業養殖和捕撈都造成了一定影響。要協調好二者的關係,‘強強聯合’不失為一個辦法。”三峽能源集團負責人介紹,目前,集團與水産研究所正在共同開展“風場+牧場”百箱計劃試點實驗項目,即利用現有的海上風機平臺,在樁基上配置自動化的養殖網箱,把風機平臺的海域空間充分利用起來,促進資源集約利用。預計今年內,設計的新型深海網箱將裝備完成。

  “海水養殖生態化、科技化的轉型方向,契合目前‘雙碳’的大背景。下一步,漳州將著力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借力打力,推進一二三産有機融合,為建設海上漳州發揮更大海洋合力。”朱榮爐説。(記者 楊淩怡 通訊員 韓曉婷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